11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精品ppt课件(历史九年级上册)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三、教学难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第9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
拜占庭保留和继承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意大利文艺复习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它将文字和东正教传给斯拉夫人,对斯拉夫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还是沟通东西文化的重要桥梁,传播和发扬了这些文化。
一、教材分析:
拜占庭帝国也称东罗马帝国,它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东欧文明的中心。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它对内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对外与东方民族长期处于冲突之中,曾基本恢复罗马帝国的疆域。但在十字军的打击下,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灭。
查士丁尼下令整理古代罗马法,编撰成了一部新的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律有重大影响,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帝国的中心。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融合了希腊、罗马、基督教和东方的建筑艺术特征,是建筑艺术的典范。
二、教学重点:君士坦丁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历时1000多年。查士丁尼时代是拜占庭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2)了解《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
(3)知道君士坦丁堡不仅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而且还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知道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融合了古代希腊、罗马、基督教以及东方的建筑艺术特征,是人类文明史中的艺术瑰宝。
(5)了解拜占庭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
(6)了解拜占庭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影响。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材料阅读,理解《查士丁尼法典》为什么对西方立法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2)观察拜占庭帝国地图,君士坦丁堡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了东方交流的桥梁。
(3)上网收集资料,了解拜占庭帝国与当时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情况。
(4)中世纪后期,拜占庭学者将古希腊人许多译著带到了意大利,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传播与融合的一些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又一大文明。拜占庭文明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混融性。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有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AD395
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
3世纪,罗马帝国危机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帝国(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查士丁尼与群臣们
查士丁尼皇帝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观已将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查士丁尼法典》
“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家长或监护人如果弃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则当孩子被他人出于同情之动机救助后,原家长或保护人根本无权得到孩子,因为任何人都无理由声称一个被他弃于死地的孩子依然属于他。”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根据朕的宪令,若非特殊情况,私人财产是不得侵犯的。私人财产包括:金钱、房产、土地、奴隶……
被释自由人是从合法奴隶地位中释放出来的人。释放就是“给予自由”,现在朕对于一切被自由人,一律都给予完全自由公民的资格。朕又增添了奴隶可以获得自由连同罗马公民资格的许多其他方式。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四部分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学说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阐述有关法律的专论集
《法学阶梯》:研读罗马法的简易读本。
《新律》:查士丁尼在位时未收入法典的敕令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公元52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法律编撰委员会,先后编撰了《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新律》,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典即《民法大全》(又称《国法大全》)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1818-1892年)
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在现在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
④“一事不再理”原则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不但为拜占廷法律奠定了基础,并在十二世纪传到了西欧,从而使西欧各国建立了严密精致的司法体系。现代西方的两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打上了罗马法的烙樱20世纪初,罗马法以德国和日本的法律为媒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世界文化史》第三章整理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对后世立法产生重大影响
查士丁尼皇帝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观已将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532年
534年
535-554年
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廷帝国疆域
AD550
2、强盛: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意大利拉文纳圣维泰尔教堂六世纪镶嵌画:手持圣饼盘、头顶光环的是查士丁尼,右侧是贝利萨留大将,一则为君士坦丁堡大牧首,身后是穿白色长袍的大臣和卫兵
查士丁尼与群臣们
查士丁尼一世时期的东罗马名将贝利萨留
查士丁尼一世的妻子提奥多拉皇后
在532年的尼卡暴动中冷静地主持局面,将其镇压
公元600年,波斯萨珊王朝及拜占庭帝国
678年,阿拉伯舰队直扑君士坦丁堡城下,
结果近三分之二的舰只毁于希腊火
AD1204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
AD1265
1335年
AD1355
AD1440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三面环海,南北两面有狭长的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只要封锁海峡,就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航行。城的西面则修筑两道高大的城墙,保卫君士坦丁堡陆上进口
君士坦丁堡之围
十五世纪,拜占庭帝国仅保有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小部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运用各种手段控制拜占廷地区。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集结十余万大军包围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帝国军队攻打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之围(1453年4-5月29日)这是第一次用大炮的围城。土耳其苏丹下令用大炮轰城,作为炮弹的石头重达640千克
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沦陷
地跨欧亚两洲的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遗迹
拜占廷帝国昔日的荣光
2、强盛: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3、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453年
6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拜占庭帝国疆域
1451年奥斯曼帝国疆域
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他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她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思考:
问:强盛的拜占廷帝国为什么会被新兴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向耶稣献上新罗马城,圣索非亚大教堂镶嵌画
因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命名的。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首都。公元1456年又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为止。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的城市。
2、强盛: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3、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二、君士坦丁堡
1、君士坦丁堡:帝国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巴列奥略王朝皇徽
二、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强盛: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3、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二、君士坦丁堡
1、君士坦丁堡:帝国的中心
、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君士坦丁堡既保持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又以基督教为信仰,同时也吸取西亚、北非等地东方文明,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明
东正教
君士坦丁堡在沟通东西方交流上具备了哪些优势?
马克思称君士坦丁堡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请结合地图和50页文本,谈谈哪些优势使它成为沟通东西方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位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西面,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军事要塞。
君士坦丁堡长期繁荣的重要因素:
欧亚大陆交往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一位拜占庭历史学家,曾描述他走进这座教堂时的印象“人们觉得自己好像来到了一个可爱的百花盛开的草地,可以欣赏紫色的花、绿色的花;有些是艳红的,有些闪着白光,大自然像画家一样把其余的染成斑驳的色彩。一个人到这里来祈祷时,立即会相信,并非人力,并非艺术,而是只有上帝的恩泽才能使教堂成为这样,他的心飞向上帝,飘飘荡荡,觉得离上帝不远……”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廷帝国著名建筑物——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的穹顶
圣索非亚大教堂中的马赛克耶稣像
圣索菲亚教堂
拜占庭镶嵌画《西奥多拉皇后与侍女》
马赛克镶嵌艺术:
以小石子、瓷砖、贝类、玻璃片等有色物品,镶嵌在壁面或地板以绘制图案的一种表現技法。最早被发现使用马赛克在建筑上的是苏美尔人的神殿墙。
意大利拉文纳拜占庭镶嵌画
拜占庭文明的特征
拜占庭帝国承袭原罗马帝国的
政治特制和法律体系
拜占庭文明有着浓厚的希腊文明传统
拜占庭文明东方化特征十分明显
拜占庭文明有基督教深深的烙印
2、强盛: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3、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二、君士坦丁堡
1、君士坦丁堡:帝国的中心
2、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艺术的典范
、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3、拜占庭文明:
除长安外,“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1975年河北省赞皇县出土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藏
基督教聂斯脱里派
传入中国的佐证
基督教聂斯脱里派
景教
阅读50页:
了解拜占庭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双方交流通道:
丝绸之路
中国输往拜占庭的主要物产:
丝绸、香料等
拜占庭传入中国的物产:
琉璃、珊瑚、玛瑙、金币等
拜占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杂技、景教
2、强盛: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3、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二、君士坦丁堡
1、君士坦丁堡:帝国的中心
2、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艺术的典范
3、拜占庭文明:
1)与中国的频繁往来
“1453年,拜占廷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巨大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廷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廷帝国旧疆界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廷文化在其国土之外的东欧和西欧甚至具有更深远和强大的影响。”
———《历代拜占庭历史学家手稿》
拜占廷帝国的遗产及影响
圣索菲亚大教堂现貌
基辅的圣索菲亚教堂
俄罗斯瓦西里教堂
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伊凡四世时所建。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拜占庭风格建筑
拜占廷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希腊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拜占廷对东欧斯拉夫人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比如它对俄国影响之大,以至于俄国至今仍用拜占廷的双头鹰作国徽。
----根据《全球通史》整理
拜占庭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
对后代立法和斯拉夫文明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
———《历代拜占庭历史学家手稿》
拜占廷帝国的遗产及影响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829年建,拜占庭建筑风格
圣马可教堂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教堂,是威尼斯建筑经典
圣马可教堂是与圣索菲亚教堂齐名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
十字军东征之后,拜占庭对西方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标志哥特式建筑之特征的彩色玻璃就发源于拜占庭,拜占庭的镶嵌画和壁画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教堂中也广泛存在。自13世纪后期拜占庭绘画艺术中出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也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后,大批拜占庭学者来到意大利。他们将大批的希腊古典书籍带到意大利,并在各地教授希腊语,传播古希腊文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展。
——根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整理
拜占庭文明
君士坦丁堡
中国
斯拉夫
文明
意大利
养蚕
杂技
文字
东正教
希腊
古典文献
2、强盛: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
、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第10课拜占庭帝国
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
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3、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占
二、君士坦丁堡
1、君士坦丁堡:帝国的中心
2、圣索菲亚大教堂:建筑艺术的典范
3、拜占庭文明:
1)与中国的频繁往来
2)承前启后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斯拉夫文明、西欧文明
罗马帝国
395
西罗马帝国
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1453
极盛
查士丁尼时期
都城
君士坦丁堡
影响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第一部完备法律
大规模征服:基本恢复罗马帝国疆域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与中国:互通有无、互惠互利
在东欧:对斯拉夫文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在西欧: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在世界:对后世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马共和国
BC509—BC30
罗马帝国
BC30—AD395
拜占廷帝国
AD395--AD1453
西罗马帝国
AD395--AD476
法兰克王国
AD486—AD800
查理帝国
AD800—AD843
法兰西
德意志
意大利
历史线索
该帝国的统治中心在巴尔干半岛,首都
地理位置优越,扼黑海出海口,又兼欧、亚
陆地之桥梁,为中世纪东西交通要道,马克思
称之为“沟通东西方的金桥”。
1.该帝国是帝国,其首都是,它是帝的、、中心,在图中的代号是。
2.该帝国极盛时期是统治时期,请说出他的伟大业绩。
3.该帝国曾地跨亚、欧、非三洲,你还能说出几个跨三洲的帝国吗?
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
政治经济文化
查士丁尼
组织汇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基本恢复罗马帝国疆域
收获知多少?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等。
4.一位生活在14世纪的学者要研究B地的文学,他去了A城的图书馆,因为那里。他在那里会看到一座融汇东西方建筑特色艺术的举世无双的建筑。
5.帝国之都的市场上有丝绸、香料出售,这让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6.你能说出该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吗?
保留了大量古希腊文学、科学和哲学的手抄本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与中国有经济往来,中国的丝绸、香料通过丝绸之路运抵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它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对后世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将文字和东正教传给斯拉夫人,对斯拉夫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保留了大量古希腊著作,并将其翻译成拉丁文介绍到西方,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创造了条件。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又一大文明。帝国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在整个中世纪,拜占廷都是东方与西方、欧洲与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其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小结:
532年
534年
535-554年
兼容东西的拜占庭文明
是当时世界先进文明的荟萃。
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
教堂正是拜占庭多元文明的象征。
拜占廷帝国著名建筑物——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的穹顶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与圣彼得广场全景
意大利都灵的大教堂
1.君士坦丁堡位于今天境内。A.伊拉克B.土耳其
C.意大利D.以色列2.有一棵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廷帝国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伐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它的年轮有圈。(?)A.1057B.1058
C.1059D.1060
395年
1453年
3.庞大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时在位的皇帝是:(?)A.屋大维B.凯撒
C.查士丁尼一世D.狄奥多西4.下列不是拜占廷帝国繁盛一时的原因的是:(?)A.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
B.商业贸易发达C.经济繁荣
D.没有异族入侵
君士坦丁堡
圣索菲亚大教堂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四部分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法理汇要》:历代罗马法学家阐述有关法律的专论集
《法学阶梯》:研读罗马法的简易读本。
《新律》:查士丁尼在位时未收入法典的敕令
“私法是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法律”,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3个部分。
人法又称身份法,是关于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
物法是罗马司法的主体,包括物权法、继承法和债权法3部分。物权是反映权利人对所有物能直接行使的权利,由法律规定,私人不得创设。继承法的特征是,债是特定的双方当事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连锁关系;债权人的请求必须以法律的规定为依据。
诉讼法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指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
——《外国法制史》
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
查士丁尼早年;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一世即位;
才智超群,精力过人——“查士丁尼不是人,而是个丝毫不需要休息的恶鬼1
查士丁尼的原名是弗拉维尤斯·彼得·萨巴提尤斯,查斯丁一世收他为养子后他改名为查士丁尼。他约于482年出生于斯科普里附近的一个村庄,他的家庭本来是农民。他是色雷斯人(而不是斯拉夫人,因为萨巴提尤斯是一个色雷斯名字)。他的母语是拉丁语,这可能是他对帝国西部那么感兴趣的原因。查士丁尼本来是查斯丁一世的侄子,查斯丁一世本来是一个军人,由于他成绩出色而青云直上,后来被选为皇帝(罗马的皇帝不是世袭的,而是选举出来的)。查斯丁一世收查士丁尼为养子并将他培养成自己的继承人,在这段时间里他就已经在帝国政治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了。查斯丁一世死后他被选为皇帝,他与提奥多拉,两人无子。
生平
查士丁尼的行政改革和市政建设
行政改革:
限制贵族特权;
简化机构,提高效率;
市政建设:
修筑桥梁,铺设道路,开辟输水管道,修建宫殿、修道院、旅店、孤儿院等。
第四次十字军东侵,于1204年攻陷君主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但遭到拜占庭国内尼凯亚的拉斯克显斯王朝的有力反抗。尼凯亚的迈克尔人世在1261年赶走拉丁人,恢复了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复国后,领土大为缩小,国内分裂更深。迈克尔八世的巴列奥略王朝着力修复同西方的关系,而东面的土耳其人又在小亚细亚西部崛起。其首领奥斯曼一世于1329年6月10日击溃拜占庭的雇佣军后,即窜犯拜占庭的欧洲领土。
帝国衰亡的原因
长期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国力下降
遭受外族入侵(日尔曼人、阿拉伯人)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洗劫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1453年,拜占廷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巨大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廷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廷帝国旧疆界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廷文化在其国土之外的东欧和西欧甚至具有更深远和强大的影响。”
———《历代拜占庭历史学家手稿》
拜占廷帝国的遗产及影响
“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
———《历代拜占庭历史学家手稿》
拜占廷帝国的遗产及影响
君士坦丁堡
是因为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命名的。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公元1456年又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为止。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的城市。
拜占庭帝国在公元1400年左右的疆域图
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
395
西罗马帝国
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
395
西罗马帝国
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罗马帝国
395
西罗马帝国
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极盛
大规模征服: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疆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完备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
罗马帝国
395
西罗马帝国
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1453
极盛
查士丁尼
都城
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第一部完备法律
大规模征服: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疆域
罗马帝国
395
西罗马帝国
476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1453
极盛
查士丁尼时期
都城
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欧洲第一部完备法律
大规模征服:基本恢复罗马帝国疆域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圣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拜占庭风格建筑
查士丁尼一世的妻子提奥多拉皇后
在532年的尼卡暴动中冷静地主持局面,将其镇压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
AD1204
1335年
君士坦丁堡沦陷
1453年,拜占庭帝国
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
君士坦丁堡既保持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又以基督教为信仰,同时也吸取西亚、北非等地东方文明,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明
东正教
君士坦丁堡在沟通东西方交流上具备了哪些优势?
马克思称君士坦丁堡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请结合地图和50页文本,谈谈哪些优势使它成为沟通东西方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位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西面,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军事要塞。
君士坦丁堡长期繁荣的重要因素:
欧亚大陆交往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阅读50页:
了解拜占庭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双方交流通道:
丝绸之路
中国输往拜占庭的主要物产:
丝绸、香料等
拜占庭传入中国的物产:
琉璃、珊瑚、玛瑙、金币等
拜占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杂技、景教
查士丁尼皇帝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观已将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对内:
下令编篡《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简化官僚行政机构;淘汰冗员;镇压元老和大地主产生的割据和群众起义;
对外:大规模的征服活动
七世纪的拜占廷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