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导航:人教版部编版鲁教版岳麓版人民版统编版
年级导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备课网 > 部编版初中历史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08-12 人教版教学资源

下载地址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由人教版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注册即可下载!

内容介绍

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辽、宋、西夏的建立,了解它们是同时并立的政权。

2.了解宋辽、宋夏和议的区别和影响,并尝试对两次和议作出客观的评价。

3. 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设计“辽、西夏、北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 通过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了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3.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地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辽、宋、西夏的建立,了解它们是同时并立的政权;了解宋辽、宋夏和议的区别和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北宋建立的时间、皇帝、都城等基本知识,教师点评和总结。

出示《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指出: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并强调指出北宋未能统一全国,同时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政权,由此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二、学习新课:

(一)辽宋“澶渊之盟”

1.辽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媒体出示知识要点。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于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

为辽,定都。他就是。

适当补充有关知识介绍契丹的强大,并对课本插图进行简单介绍,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契丹矛”和 “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

“契丹矛”反映了契丹族已会制造和使用铁器以及勇猛善战;“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2. 澶渊之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媒体出示知识要点。

(1)背景:北宋建立后,宋辽之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年,辽军进攻北宋的城,宰相主战,后率军亲征,重挫辽军。?

(2)时间:年。?

(3)主要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

(4)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此后,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学生分组展示。

合作探究:北宋为什么要对辽进行北伐?北伐的结果如何?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学生讨论明确:当时的北宋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多次对辽战争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加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宋开始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对辽政策由进攻转为防御,实行了“守内虚外”: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别戍卫国内要冲地区,只有少量的禁军屯驻在边境上。这使得北宋御敌能力更为减弱。辽统治者则对北宋进行了大规模地进攻。

相关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目录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人教版教师之家
鲁ICP备150204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