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教师用)
主备: 审核:
授课人: 授课班级: 学生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论证语言。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预测: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 史学家 、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古史辨派 代表人物,也是中国 历史地理学 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 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 大学教授 ,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 齐鲁大学 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 中国科学院 历史研究 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史林杂识初编 》、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等。1980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2、议论文知识简介
议论文的定义: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即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议论文的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据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话、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 奇闻趣事 ,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四、学习内容:
(一)感知性理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从中心论点入手,进行层层理读,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递进)
4、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分哪几个层次?
(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按怎样的思路?
①第(2)(3)(4)(5)四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第(2)(3)(4)(5)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第(2)(3)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4)(5)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②第(6)、(7)、(8)(9)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第(6)(7)(8)(9)是用事例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第(6)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第(7)(8)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6)句的小论点和第(1)句的全段论点。第(9)句则是由点到面证明。
③第(10)、(11)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
第(10)句从正面论述,第(11)句从反面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