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导航:人教版部编版鲁教版岳麓版人民版统编版
年级导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主题导航: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单元测试中考模拟中考真题课文目录电子课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备课网 > 人教版初中历史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章节试题练习题

发布时间:06-28 来源:人教版教学资源

下载地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章节试题练习题”由人教版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注册即可下载!

内容介绍

2013-2014学年度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③平定准噶尔叛乱;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A.宣政院 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节度使 B.御史大夫 C.军机大臣 D.驻藏大臣

4、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D.民族政权的并立

5、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钫(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这是哪一朝代的疆域?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6、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一组大事表。这组大事可用于研究

A.明太祖强化皇权 B.顺治帝初定天下 C.康熙帝巩固统一 D.乾隆帝抵御侵略

7、下列机构属于清朝有效管辖新疆地区的是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8、清朝民族政策特点是( )

A.以武力镇压为主 B.恩威并重 C.妥协退让 D.和亲

9、下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搭配正确的是(?)

A.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雍正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D.乾隆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10、为了加强对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统治,清朝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 C.岭北行省和甘肃行省 D.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11、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为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设立西域都护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金瓶掣签

12、18世纪中期,乾隆帝大大加强中央政府对新疆管理的具体措施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设置理藩院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13、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风风雨雨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3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14、清朝雍正皇帝为巩固祖国西南边疆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A.设置驻藏大臣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设置伊犁将军 D.册封达赖、班禅

15、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是(?)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

16、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立驻藏大臣② 平定准格尔部和回部贵族的叛乱

③修筑长城④ 册封达赖和班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清朝乾隆年间,哪一少数民族部落的回归祖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A.蒙古土尔扈特部 B.蒙古准噶尔部 C.维吾尔族 D.建州女真族

18、电视连续剧《乾隆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乾隆帝有关的史料,下列可推荐的是

①派郑和远赴西洋②粉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④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19、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元朝正式归入中国版图,清朝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官员是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盛京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20、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区

A.赐封达赖喇嘛 B.赐封班禅额尔德尼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二、填空题()

21、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22、元朝通过_________管理西藏,清朝设置____________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3、元朝在中央设置__________________,管理全国的宗教和吐蕃地区的事务;清康熙接见西藏宗教首领并封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隆皇帝颁令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将选定喇嘛教活佛人选的权力收归中央。

24、明朝中期,民族英雄组建军队抗击倭寇入侵,曾在台州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入侵我国,清朝皇帝命令清军两次攻打雅克萨,迫使俄军投降。

25、1727年,清政府设,代表中央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为了管辖巴尔克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乾隆帝时设立。

26、乾隆帝时,清军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兄弟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到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五、问答题()

27、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2分﹚

(2)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6分﹚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2分)

(4)近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论。﹙4分﹚

七、综合题()

28、【巩固封建统治】(5分)

(1)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分)

(2)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3分)

29、以下是莉莉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用表格法整理的内容,请帮她补全中国西汉、唐朝和清朝出现的三个历史事件。(3分)

?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路通道 ?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

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随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的两个事例。(3分)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2)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元朝哪一制度的评价?当时元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有什么意义?(3分)

材料四?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 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为了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读史明智。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2分)

3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据此回答:(13分)

(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的标志性成就,请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4分)

(2)棉布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始于哪一朝代谁的重大革新?(2分)

(3)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什么?与科技繁荣相辉映,明清小说中讲“神魔之争”的是哪部作品?(4分)

(4)“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试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3分)

32、(11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2010年1月1日,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在贺词中称,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更好的造福两岸同胞。

(1)材料一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只填序号)。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__(只填序号)。(2分)

(2)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元朝、明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材料二是___(人物)的名言(只填序号),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分)

(4)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作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2分)

(5)结合材料三,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看法。(2分)

33、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分)

(2)清朝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2分)

(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34、如图

(1)图一是__________,图二是__________,图三是__________。(3分)

(2)以上人物中你最佩服谁?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35、有人说: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了。面对这个话题,班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也参与进来:

①你认为同学们探讨这个话题有何意义?(2分)

②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用所学历史史实说明以上所说的“主要特点”。(6分)

36、某校初一(4)班拟举办一次以“__①___:反击外来侵略和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根据下面图片和资料卡片的内容,请你在①处填写此次活动主题所处的历史时期。(0.5分)

(2)如图,举办“反击外来侵略”图片展,请填写图片说明。?(1.5分)

人物:__②__  人物:__③__   人物:康熙帝

事迹:抗击倭寇  事迹:收复台湾  事迹:组织__④__自卫反击战

(3)如图,开展“加强民族团结”专题讲座,请完成资料卡片。(2分)

3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总结感悟

(3)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一统,到元、明、清三朝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4)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问题一: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问他在国家独立与民主制度方面作出了什么贡献?(4分)

问题二:在时间上看,乾隆皇帝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俩代表的却是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两种不同的制度对中美两国造成了什么不同的影响?(4分)

问题三:华盛顿在世时,中国处在什么朝代?这一朝代对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何重要历史贡献?(3分)

39、伊犁将军代表清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错误:订正:?

40、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松赞率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2)元政府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2分)

材料三?如图

金奔巴瓶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个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依据所学的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到什么结论?(2分)

4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简述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了哪些努力?

42、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相关资源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人教版教师之家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204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