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小石潭记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小石潭记》
【教学立意】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名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以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朗读去读懂理解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的情感。
3.通过阅读文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换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见证一场美丽的邂逅——千里之外、千年之前的一个文人和一个小石潭的邂逅。我们先来认识这位文人柳宗元。
二、走近作者:
(投影相关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与王叔文主持的永贞革新,不久革新运动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死于柳州,享年47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些作品,通过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慨,是游记散文的杰作。
学生朗读资料,了解作者。
三、诵读赏析感悟:
(一)一读文章确无误
1、学习这一课,第一个要求就是读书,大声地朗读,每一个字都咬准,不添字,不漏字。开始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强调词语:
读这篇文章,有一些词语需要强调。大家一起把这几个词语读一下。(大屏幕显示)
篁竹 清冽 卷石 参差 佁然 翕忽 差互 寂寥
学生齐读词语。
还有一批词语也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大屏幕显示)请反复朗读:
如鸣珮环 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影布石上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学生朗读上面的词语。
(二)二读文章品味道
1、刚才大家读了一遍课文,我感觉读得较流畅了,但是没有读出一种味道。假如你是柳宗元,写了这篇文章后,非常有兴致地来诵读它,你看——(师示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这样来读,沉浸其中,好像欣赏你自己的作品。请你试着用这种感觉读出沉浸美景的味道来。再读一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兴致,读出沉浸美景的味道。
(三)三读文章通文意
1、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也不禁沉浸其中。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和手中资料,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句的意义和用法,并标注疑难,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质疑问难。
4、检查学生词句掌握情况(大屏幕显示)
解释划线的字词,并翻译句子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心乐之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师强调:1、2、3句中的词语都是名词用作状语,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并解释吗?
学生回答:“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西”,“下见小潭 日光下澈”中“下” ,“潭西南而望 ”中“西南”。
(四)四读文章知内容
1、刚才听你们的译读,老师感觉每一位同学都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集体的活动。就是我们齐读课文,每读一段就停顿一下,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人来把这一段的意思概括一下,然后继续再往下读。
2、学生分段齐读课文,并概括每一段的意思。
教师点拨:老师每一段都用十个字概括(大屏幕显示):
小小的石潭,青翠的树蔓
清澈的潭水,快乐的游鱼
蜿蜒的小溪,参差的石岸
凄清的景色,孤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