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出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师之家为您提供《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课件教案素材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极简版页面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下载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天津市县级优课).ppt

    八年级上册13.3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学习要求学习目标: 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学习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BCD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天津市县级优课).ppt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动手做一做ACB△ABC有什么特点?看一看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ACB腰腰底边顶角底角底角1、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是;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广 西县级优课).ppt

    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具有的性质.课件说明学习目标: 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学习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思考:(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
    上传时间:09-16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广 西县级优课).ppt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ACB腰腰底边顶角底角底角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2、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底角底边腰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ppt

    (课本P75页)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中的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ABC, 活动1:实践观察,认识三角形ACDBAC和AB有什么关系?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探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ACB腰腰底边顶角底角底角认识等腰三角形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ppt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下载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doc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批注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我们这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doc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x

    13.3.1.1等腰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x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

    课题:等腰三角形性质一、学习目标: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思考:(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归纳:等腰三角形的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doc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回顾。1、出示一组含有等腰三角形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感知图片主要部分形状的共同点,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练习:说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3、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二、师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doc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等腰三角形 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3章的第13.3.1节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探索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主要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doc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素材下载

  •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后习题(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后作业1.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40°,40°B.100°,20°C.50°,50°D.40°,40°或100°,20°(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A.45°B.40°C.55°D.5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顶角B.顶角的一半C.顶角的2倍D.底角的一半(1)(2)2.填空题:(1)如图1所示,在△ABC中,①因为AB=AC,所以∠________=∠______;②因为AB=AC,∠1=∠2,所以BD=_____,_____⊥______.(2)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3)如图2所示,O为△ABC内一点,且OA=OB=OC,∠ABO=20°,∠BCO=30°,则∠CAO=______.3.解答
    上传时间:11-08 进入下载
    《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后习题(湖北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