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下载

  •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措施。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污染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大气污染的图片导入一、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案6例博
    上传时间:12-03 13:21:31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选修Ⅵ《环境保护》(湘教版)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学习目标 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分类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危害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概念分类二、大气污染概述材料: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三、大气污染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酸雨材料一: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江西省的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降水pH酸碱度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省会南昌基本上到了“逢
    上传时间:12-03 13:11:54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x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污染的概念、标准等有关知识。2.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3.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2.尝试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三)情感态度与观价值观1.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的讲解,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观念。2.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
    上传时间:12-03 13:08:48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x
  •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湘教版选修教材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湘教版)使用学生:所在班级: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大气污染概述,教材讲了大气污染概念、成因、最常见的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危害;第二部分内容分析了大气污染的防治、从控制污染源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这是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从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从编写思路看,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从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活动的关系;在教材编排上,注重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二、学生分析1、思维特征:2、知识背景:3、生活经验:伴随近几年来西安雾霾天的出现和危
    上传时间:12-03 12:34:52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大气污染的概念、标准等有关知识。(2)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3)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过程与方法:(1)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2)尝试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周围环境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地理素养。(2)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思想,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教学
    上传时间:12-03 12:28:04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x
  •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doc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地理秦焕焕【学习目标】通过分析灰霾、酸雨等大气污染问题的成因和危害,找出解决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三条以上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为美丽中国做我们应有的努力。【重点难点】重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难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教学准备】学案设计课件制作收集关于大气污染现象的相关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法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区
    上传时间:12-03 11:58:34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doc
  •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学科:地理题目: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获得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净化等有关知识。2.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形成和危害。3.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地理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2.尝试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3.用论文或者是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周围环境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2.了解国家和世界
    上传时间:12-03 08:55:34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下载

本栏目共收录7套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优秀教案供大家下载
课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教材:湘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