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导航:人教版部编版鲁教版岳麓版人民版
年级导航:鲁教版初中历史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备课网 > 鲁教版初中历史 > 鲁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3亚非拉的奋起集体备课ppt课件

发布时间:07-06 来源:人教版教学资源

下载地址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3亚非拉的奋起集体备课ppt课件”由人教版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注册即可下载!

内容介绍

印度独立

亚非拉的奋起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课程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以及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重点

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难点

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1600年英国侵入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第二年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尼赫鲁

1889年11月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诞生在阿拉哈巴德的婆罗门贵族家庭。1905年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两年后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后又进入伦敦内殿法学会,1912年获律师资格。同年回国,在阿拉哈已德高等法院任律师,并投入争取印度独立的政治运动。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运动迅速发展,独立要求愈加强烈,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从1951年到1964年尼赫鲁执掌印度大权。任内自1951年起在经济上实行“五年计划”,实施土地改革;

50年代中期,提出“民主社会主义”口号,欲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建立国营企业,农业方面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合作化。外交上尼赫鲁实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各种国际军事集团。1954年6月与中国总理周恩来共同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尼赫鲁参与发起并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亚非会议。在尼赫鲁、铁托和纳赛尔的发起下,1961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次举行。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病逝。5月28日,估计有300万人排列在送葬行列经过的道路旁致哀。尼赫鲁的外孙桑贾伊点燃了在甘地陵墓旁的火葬柴堆。

蒙巴顿与尼赫鲁讨论印巴分治方案

路易斯·蒙巴顿勋爵(1900—1979),英国前国防参谋长、海军元帅。生于英格兰的温莎,为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13岁进海军士官学校学习,后长期在海军服务。1941—1943年任盟军联合作战舰队顾问、司令和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委员。1943—1946年任东南亚盟军最高统帅。由于盟军在缅甸重创日军,1947

路易斯·蒙巴顿勋爵

蒙巴顿

年8月受封为“缅甸的蒙巴顿伯爵”。1947年3—8月任印度总督。同年6月公布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的“蒙巴顿方案”;1947年8月至1948年6月任印度自治领总督。1948—1949年任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1950—1952年任第四海务大臣1952—1954年任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3—1954年任北大西洋集团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5—1959年任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1956年升为海军元帅。1959—1965年任英国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1965年退休。1974年访问中国。1979年在北爱尔兰游艇中被炸罹难。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主要内容: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

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示意图

印度国旗

印度国徽

千载难逢的时刻即将来临,这时,我们弃旧图新;这时,一个时代终结;这时,一个长久受压抑的民族的灵魂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机场会面

印度国庆日,首都新德里的游行队伍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TheIslamicRepublicofPakistan)

国庆日:3月23日(1956年)

?首都:伊斯兰堡(lslambad)

巴基斯坦独立后,与印度因领土纠纷(即克什米尔问题)于1948年、1965年、1971年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三次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直接造成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1972年7月,双方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实现停火。此后双方多次会谈,但未达成任何协议,1989年起,双方不断交火,1998年5月巴基斯坦继印度之后进行了6次地下核试验,使紧张局势加剧。2003年4月,印巴两国先后表达了重新进行对话的意愿,11月25日在实际控制线停火。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首都:达卡

独立后的印度在后来的半个多世纪取得了怎样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信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想一想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非洲独立进程图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SuezCanal)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千米,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峻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二次大战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把它的占领军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离埃及领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航行在苏伊士运河的豪华邮轮

平静的苏伊士运河入口处

纳赛尔

1918年1月15日生于亚历山大巴卡斯区,卒于1970年9月28日。在开罗上小学时参加过多次反英示威。中学毕业后进埃及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获少尉军衔。在苏丹埃军服务时结识3位年轻军官,即毛希丁(后任副总统)、阿迈尔(后任陆军元帅)和萨达特(后继纳赛尔任总统),他们建立秘密革命团体自由军官组织。目的是赶走英国人,废黜君主制。

1952年7月23日与89名自由军官发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由以他为首的11名军官组成革命指挥委员会,推举纳吉布为国家元首。1954年春,纳吉布被罢免软禁,纳赛尔出任总理。1956年当选总统。7月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在职期间,苏联援建的阿斯旺高水坝于1968年开始发电;现代化生活开始进入农村;工业化速度加快;进行了土地改革,限制个人占有土地数量;反对贪污腐化收到部分成效;使妇女享有更多权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员。

埃及独立之父纳赛尔

埃及接管苏伊士运河

1960——非洲独立年

肯尼亚独立

肯尼亚共和国

(TheRepublicofKenya)

首都:内罗毕

1990年3月21日,出任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的努乔马在独立庆典上发表就职演说。

纳米比亚共和国

(TheRepublicofNamibia)

首都:温得和克

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历史上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从15世纪到18世纪,纳米比亚曾先后遭受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的入侵。1890年,德国占领纳米比亚全境。1915年7月,南非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占领纳米比亚,并于1949年非法将其并吞。此后,纳米比亚人民在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领导下,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斗争。1966年8月,联合国大会根据当地人民的意愿将西南非洲改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纳米比亚独立的第435号决议。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纳米比亚终于在1990年3月21日赢得了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

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

议一议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面积2056.0万平方千米。人口37200万人(2000年)。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拉丁美洲共有32个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韦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哈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还有仍处于美、英、法、荷统治下的十多个殖民地。

拉丁美洲政区图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由于他的努力,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拿马六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由于西蒙·玻利瓦尔在使南美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获得解放所起的作用,人们常称他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和“解放者玻利瓦尔”。

何塞·德·圣马丁(1778—1850),阿根廷将军,南美解放运动杰出领导人,在南美南部地区成功地领导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

卡斯特罗

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人,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东方省比兰镇。他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领导发动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1955年,他流亡美国、墨西哥,在墨期间筹划“七·二六运动”。卡斯特罗1956年回到古巴,在马埃斯特拉山区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年1月,他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

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卡斯特罗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后,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76年起任国务委员会主席。2006年7月,因健康原因将国家最高权力暂时移交给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2008年2月19日,卡斯特罗当天辞去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

1959年古巴卡斯特罗革命

卡斯特罗在庆祝古巴独立时发表讲话

古巴游击队

古巴革命示意图

古巴共和国

(The?Republic?of?Cuba)

首都:哈瓦那?(La?Habana)

国庆日:1月1日(1959年)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开始征服古巴并进行殖民统治。1898年美国赢得对西班牙的战争后占领古巴。1902年,美扶植成立“古巴共和国”。1903年,美国强租古巴海军基地两处,至今仍占领着关塔那摩基地。1934年初,军人巴蒂斯塔政变上台,对古巴实行军事独裁。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革命政府。1961年4月,古巴在吉隆滩击败美国组织的雇佣军入侵。随后,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1962年,美宣布对古实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1990年8月,古巴政府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

巴拿马共和国

(TheRepublicofPanama)

独立日和国庆日:11月3日(1903年)

首都:巴拿马城

巴拿马150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属新格兰纳达总督区。1821年独立,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1830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后,成为新格林纳达(后称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个剩1903年美在击败英、法后与哥伦比亚政府签定由美修建和租借运河的条约,哥议会拒绝批准。1903年11月3日美军在巴拿马登陆,策动巴脱离哥伦比亚独立,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同年11月18日美取得修建和经营运河的永久垄断权和运河区的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权。二次大战中,美在巴强租134处军事基地,1947年后陆续归还一部分。1977年9月,巴美签署《新运河条约》(又称托里霍斯-卡特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

1977年9月7日,巴拿马运河新条约签订美国承认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规定:一九九九年运河区主权全部交还给巴拿马

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思考

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亚非拉的奋起

亚洲:印度

独立时间:

1947年

领袖人物:

尼赫鲁

辉煌成就:

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非洲:

埃及

纳米比亚

独立时间:

1952年

领袖人物:

纳赛尔

独立时间:

1990年

历史意义:

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美:

古巴

巴拿马:

独立时间:

1959年

领袖人物:

卡斯特罗

意义:拉美掀起了震动世界反美风暴

收回运河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

能力拓展

1.二战后,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是()

A.卡达尔B.尼赫鲁C.纳赛尔D.阿拉法特

2.二战后,英国对印度实行印巴分治,印度获得独立,其中的“巴”指的是()

A.巴勒斯坦B.巴拿马C.巴基斯坦D.巴西

3.二战后一直到上世纪末,非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浪潮②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

③经济迅速发展④古老文明的复兴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基础知识

4.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埃及武装起义,其性质是()

A.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独立运动B.社会动乱

C.反对英国殖民统治D.反革命暴乱

5.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体系最终崩溃的事件是()A.埃及独立B.阿尔及利亚独立

C.埃塞俄比亚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

6.“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能力拓展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何人?为什么说“结束了厄运时代”?

(2)?今天印巴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3)?这一事件对印度有何影响?

(1)印度总理尼赫鲁;1947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2)英国实行“印巴分治”遗留下不少严重问题,如:宗教矛盾与冲突、克什米尔的归属等。

(3)印度结束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再见

相关资源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历史目录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6课 活动课 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9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2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3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14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5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16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8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9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20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第21课 活动课 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人教版教师之家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204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