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导航:人教版部编版苏教版鲁教版
年级导航:鲁教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备课网 > 鲁教版初中语文 >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背诵—登飞来峰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

发布时间:11-03 来源:人教版教学资源

下载地址

“课外古诗词背诵—登飞来峰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由人教版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注册即可下载!

内容介绍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启发点拨

预习提示:了解诗人并背诵诗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通过预习课前自主完成。

王安石(1021—1086)字,晚号半山,世称临川先生。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之一,死后谥号“文”。被列宁誉为“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预习检测(2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资料链接

背景介绍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四、课堂探究

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

五、当堂检测(20分)

1、诗中描写飞来峰概貌,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是:

□□□□□□□,□□□□□□□。

2、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3、诗中表现诗人虽然变法遇到挫折,但仍矢志不改的诗句是:

□□□□□□□,□□□□□□□。

4、诗中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相关资源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人教版教师之家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204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