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导航: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
年级导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选修六选修七
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备课网 > 鲁教版高中地理 >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2.2生态问题及其表现公开课ppt课件(选修六)

发布时间:02-14 来源:人教版教学资源

下载地址

“2.2生态问题及其表现公开课ppt课件(选修六)”由人教版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注册即可下载!

内容介绍

新授课 环境保护 第二单元

现场调研

关于生态问题,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你的疑问有哪些?

学习目标

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会分析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形成过程及对区域和其他地方的影响。

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探讨解决的对策。

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有哪些?

生态脆弱区分布及形成原因有:A﹒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___________比较困难,自身__________差。例如:海岛、干旱区、高寒带生态系统等。B﹒______密集区和__________频繁的地区,特别是人为作用力和自然作用力强烈叠加的地带,往往成为脆弱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如:____交界带、________变迁带、____________过渡带、______________交界带、________交错带、_________交接带,以及____________易发区、___________严重区、________影响严重区等

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3)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生态危机

原 因

森林和草原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探究活动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4)读图2-2-5,说说为什么非洲的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

(5)读图2-2-6,说说南美洲大面积的森林破坏对全球环境有何影响?积极恢复被破坏的热带雨林有何意义?

二、我国的生态危机

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我国的生态危机

(1)分析我国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课本内容和图2-2-7“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找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说出上中下游各存在什么生态与环境问题?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长江流域治理,首要任务是什么?

二、我国的生态危机

探究活动3:展示课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并完成表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土地荒漠化

湿地萎缩

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土流失

草原退化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请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2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实战演练1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土地退化过程

干旱地区

湿润地区

起主要作用的外力

地表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干旱与大风

季节同步

易受侵蚀的地

面组成物质

土地退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实战演练2

图甲: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图乙:中国贫困区图

(1)若此关联发生在图乙中H处,则图丙中的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脱贫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关联发生在图甲中的A、B处,则图丙中的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脱贫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实战演练2

图甲: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图乙:中国贫困区图

课堂评估

活动:运用框架结构图,建构本小节的知识体系

反思:收获与疑问……

重点图像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图

相关资源

鲁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 地理目录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三节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一节 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第二节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第三节 资源及生态保护

第三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环境污染

第二节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第四单元 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

第一节 环境管理

第二节 国际行动

第三节 公众参与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人教版教师之家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204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