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导航:人教版部编版苏教版鲁教版
年级导航: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综合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备课网 > 鲁教版高中语文 > 必修二

1赤壁赋教学试题练习题(鲁教版)

发布时间:07-27 来源:人教版教学资源

下载地址

“1赤壁赋教学试题练习题(鲁教版)”由人教版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注册即可下载!

内容介绍

赤壁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2.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3.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4.一词多义:

(1)之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

(2)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3)其

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

(4)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侣鱼虾而友糜鹿?

6.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____时代的曹操所写的《》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范增论(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日: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雏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②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③。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鸣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

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③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 间: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渐渐

C.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 方:当……时候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陋:浅陋,没有见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曰:增之去善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当于是去耶曰:否

于是余有叹焉

C.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是项羽刺杀卿子冠军宋义的时候,其主要依据是()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人关,而不遣项羽

4.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周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如果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的性格也是变化着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必然和根本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译文:

(2)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译文:

(3)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译文:

(4)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

译文:

【试题答案】

一.

1.①B②C③A

2.D3.D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相关资源

鲁教版必修二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 山水神韵

1 赤壁赋

2 听听那冷雨

3 再别康桥

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4 张衡传

5 论无性造人

第三单元 感受艺术魅力

6 琵琶行(并序)

7 蒙娜丽莎的魅力

第四单元 人生百相

8 套中人

9 鸿门宴

活动性学习专题

与经典对话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人教版教师之家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204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