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兰亭集序同步试题练习题(必修三)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2015-2016学年度学校1月月考卷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坐其次(旁边)
B.不能喻之于怀(比喻)
C.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课文知识的积累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喻:明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可乐也(实在)
B.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互相观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课文知识的积累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相:帮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
A.高余冠之岌岌兮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客有吹洞箫者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D介词结构后置;ABC都是定语后置句。所以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映带左右
A.顺流而东也B.鼓瑟吹笙
C.入之甚寒,问其深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C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A东:东进,东下;B鼓:弹奏;D渔樵:打鱼,砍柴。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例句:足以荣汝身
A.所以游目骋怀正襟危坐
B.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C.便利此月内一觞一咏
D.群贤毕至伏清白以死直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与例句一致,使动用法,荣:使……荣耀;游:使……纵展,骋:使……奔驰;正:使……正。B煎:使……像受煎熬一样;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C利:意动用法,以……为吉利;觞:名词作动词,喝酒。D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死:为动用法,为……而死。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A.中“趣”通“缺;C.中“悟”通“晤”;D.中“景”通“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答案】B
【解析】《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8.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答案】D
【解析】“由”通“犹”。
9.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答案】A
【解析】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
10.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A
【解析】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答案】D
【解析】思想情趣。
12.句子翻译:(9分)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答案】(1)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3分)
(2)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3分)
(3)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3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