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0-10T13:14:47

历史上有名的谏臣

魏征与唐太宗

最典型的就是有一次魏征请假上坟,趁着没有魏征不在,皇帝就想出去好好放松一下。谁料魏征提前回来,直接询问皇帝为什么取消打猎计划。皇上于是笑着说:“一开始确实是想这样做,就但是怕你嗔怪,所以就没去。”李世民曾经得到一只十分很难得的鹰,拿在手中玩耍。可是看到魏征以后,就赶紧藏在自己的怀中,魏征来说朝廷事情,故意说的很久,最后那只鹰活活被闷死在李世民的怀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物

人物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上》中说:“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古人在表示较多而非最多这个意义时,选用了“三”这个数字。

邹忌讽谏的技巧是什么?

1、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2.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齐王进行类比,让人易于接受。

3.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以此设喻让齐王明白道理。

4.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站在齐王的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表演活动开始啦!

主题:谏臣讽谏齐威王,劝谏他广开言路

人员:魏征、邹忌、齐威王、士兵

台词、动作:“魏征”同学可以自由发挥,“邹忌”同学将课文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情景演练

情景1:你的好朋友迷恋上网,你会怎么劝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资源

  • [课件] 《21*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1.能够疏通文义,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脉络。2.能够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学习类比推理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能够领会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历史上的谏臣封建社会,皇帝权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比干:挖心商纣王:暴君屈原:投江楚怀王:昏君魏征:死谏唐太宗:明君整体感知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1)邹忌修八尺有余
    上传时间:10-10
    《21*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 [学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23《邹忌讽齐王纳谏》获奖说课导学案

    导学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4.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重难点:1.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 类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学习方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2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
    上传时间:07-30
  • [试题] 23《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试题练习题(九年级下册)

    总序号:10 命题人:李德智 审核人:李海霞 日期: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测试卷(45分)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日积月累(28分)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2分)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 形貌昳丽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 4 GB3 ④ 孰视之 = 5 GB3 ⑤ 何能及君也 = 6 GB3 ⑥ 客之美我者 = 7 GB3 ⑦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8 GB3 ⑧ 期年之后 = 9 GB3 ⑨ 闻寡人之耳者 = 10 GB3 ⑩ 皆朝于齐 = 11 GB2 ⑾ 旦日 ? ⑿王之蔽甚矣 二、“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C表承接 D表转折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4分)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上传时间:07-30
  • [课件] 《21*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寓言故事:《情况不同》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语文九年级下册(人教)(一)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形貌昳丽窥镜间进期年谤讥于市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二)解释下列加线词语1、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今齐地方千里修明日美我私畏王之蔽甚也 面刺 虽欲言、三、复习旧知:
    上传时间:03-02
    《21*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23《邹忌讽齐王纳谏》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二、重难点1、重点字词、句式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三、教学设想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四、课型和课时 自读课 两课时五、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1、导入: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
    上传时间:07-30
  • [学案] 九年级下册23《邹忌讽齐王纳谏》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寄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习重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难点】1.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2.了解《战国策》及其风格特点【学法导学】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背诵。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资料链接】《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
    上传时间:07-30
  • [试题] 23《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试题练习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含答案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皆朝于齐(cháo?) 形貌昳丽 ?(yì?)? 朝服衣冠(zhāo guān ) 孰视之(?shú? )窥镜自视(?kuī) 谤讥于市朝(bàng cháo) 期年之后(jī?) 邹忌(zōu )间(jiàn)进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3分)?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齐王纳谏(采纳接受 )朝服衣冠?(?早晨 ?)(?穿戴 ) 孰视之? (?同熟仔细 )何能及君?(?比得上? )? 私我?(?偏爱,动词 )客之美我者(以…?为美?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期年之后?(?一周年一整月 )?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 皆朝于齐(朝见 )旦日(第
    上传时间:07-30
  • [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设疑。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
    上传时间:10-10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 [学案] 2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91020《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知识链接】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西汉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上传时间:07-30
  • [学案] 23《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难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四.学法指导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
    上传时间: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