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组成
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死板的讲授法,引入并依托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中的一个池塘为教学情境,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都有谁?”“都是谁?”“谁最重要?”,学生通过找一找、贴一贴、说一说、比一比、连一连,在欢快投入的课堂气氛中依次解决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作用”“生态系统各成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三个重难点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并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物学观点。从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角度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下: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能判断某具体实例是否为一个生态系统。95%的同学能深刻掌握生态系统的内涵,但仍有5%的同学在遇到特殊的生态系统时仍然存在疑惑,例如:实验室的培养皿中由于感染了杂菌导致生出了很多菌落,这个培养皿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乍一看,觉得这个培养皿中生物种类不齐,不应算作生态系统,但是认真分析会发现该培养皿中只能包括微生物,不可能出现植物和动物,所以这些微生物就是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所以它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该知识点内容多,所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记不熟练,需要课下继续巩固,再一种情况是大约有10%左右的同学不能全面考虑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类群,出现考虑不全的情况,比如生产者漏掉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
3.能用概念图画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并解释它们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孩子们普遍能对该知识点形成基本的感性认识,这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要求,更深刻的理解需要学习完食物链、食物网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后才能形成。
整节课都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气氛中进行的,体现了良好的民主型课堂,同时又是思考型课堂。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同时促进了自我信心的培养和友爱和谐交往规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