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课《趣味节奏》教学设计
刘雨雁
【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七年级新生进行的节奏认识和训练,本课的侧重点是节奏的学习,它以模唱、听觉分析为主要形式,培养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等基本技能,而教材中涉及的节奏的讲解以理论为主,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缺乏实际依据,因此要实现理念与方法相统一,就必须在课堂中增加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对音乐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专业的训练,对音乐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传统的概念灌输式的教学对们来说很不适合,,在他们当中开展各项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我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他与理论修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节拍、节奏、节奏型的涵义。
培养模唱、分析、听辨节奏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对音符的不同组合,了解节奏型的种类。
通过节奏模打、歌曲听觉分析,加强理论与技能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律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节奏的趣味,培养稳定的节奏感,进而增强学生表达音乐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围绕节奏为主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学生对节奏进行听觉判断、模唱、记录、识读的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