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组合》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1-11T06:10:09

人教B版选修2-31.2.2组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运用两个原来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组合问题。

(2)使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组合与排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组合的概念、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生活中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了两个基本原理、排列的概念及解题方法方面的知识,组合有关概念、公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利用组合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2、区分“类”与“步”,判断排列与组合。

(二)教学难点

1、本节的第一个教学难点为组合的应用题。

2、本节的第二个教学难点为排列与组合的区别,由于在解题过程中常常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提高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2.组合》教学资源

  • [素材] 《1.2.2 组合》教学素材(部级优课).doc

    【活动4】【讲授】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教师启发学生回答)例2.在100件产品中,有98件合格品,2件次品,从这10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抽法?(2)恰好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3)至少有1件是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4)恰好有1件是次品再把抽出3件产品放在展台上,排成一排进行对比展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总结】2、有限制条件组合问题的常见类型:(2)“至多”与“至少”“恰好”的组合问题,可根据题意分别对不同问题中的“至多”与“至少”“恰好”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谨防重复与漏解.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可以求解.通常用直接法分类复杂时,考虑逆向思维,用间接法处理.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教学素材(部级优课).doc
  • [教案] 《1.2.2 组合》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

    1.2.2 组 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导航:1.理解组合与组合数的概念,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易混点)2.会推导组合数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应用题.(重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概念提问:①排列的定义②排列数公式2.应用提问:分析下列事件,说出完成每个事件的结果数(1)4支球队以单循环进行比赛,这次比赛冠、亚军获得者有多少种可能?(2)4支球队以单循环进行比赛(每两队比赛一次),这次比赛需要进行多少场次?(3)从4个人里选出3个不同学科的课代表,有多少种选法?(4)从4个人里选3个代表去开会,有多少种选法?设计目的:从概念和设计例子出发,感受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引出课题.知识点1 组合的概念 1.组合(1)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m≤n)个元素并成一组,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
  • [素材] 《1.2.2 组合》课后习题(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课后练习与提高1.由0,l,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奇数个数与偶数个数之比为()(A)l:l(B)2:3(C)12:13(D)21:232.由0,l,2,3,4这五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第86个数是()(A)42031(B)42103(C)42130(D)430213.若直线方程AX十By=0的系数A、B可以从o,1,2,3,6,7六个数中取不同的数值,则这些方程所表示的直线条数是()(A)一2B)(C)+2(D)-24.从a,b,c,d,e这五个元素中任取四个排成一列,b不排在第二的不同排法有()ABCD5.从4种蔬菜品种中选出3种,分别种在不同土质的3块土地上进行实验,有24种不同的种植方法。6.9位同学排成三排,每排3人,其中甲不站在前排,乙不站在后排,这样的排法种数共有16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课后习题(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1.2.2 组合》PPT课件(山东省县级优课).ppt

    1.2.2组合数学高二选修2-3人教B版1.2.2组合(1)目标1.理解组合的意义,并能正确区分排列与组合。目标2.能记住组合数的公式,学会计算组合数。目标3.掌握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问题一: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二: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一一列举)甲、乙;甲、丙;乙、丙3情境创设从已知的3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合成一组问题2从已知的3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问题1排列组合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PPT课件(山东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1.2.2 组合》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ppt

    问题一: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二: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甲、乙;甲、丙;乙、丙3情境创设从已知的3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并成一组问题2从已知的3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问题1排列组合有顺序无顺序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概念讲解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ppt
  • [素材] 《1.2.2 组合》教学实录(山东省省级优课).doc

    《组合及组合数公式》观评分析现着本节课内容。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教学实录(山东省省级优课).doc
  • [教案] 《1.2.2 组合》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

    组合课题:组合的简单应用及组合数的两个性质目的:深刻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且能够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过程:一、复习回顾:1.复习排列和组合的有关内容: 定义 特点 相同×× 公式 排列 组合 强调:排列——次序性;组合——无序性.2.练习一:练习1:求证:EMBEDEquation.3.(本式也可变形为:EMBEDEquation.3)练习2:计算:①EMBEDEquation.3和EMBEDEquation.3;②EMBEDEquation.3与EMBEDEquation.3;③EMBEDEquation.3答案:①120,120②20,20③792(此练习的目的为下面学习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打好基础.)3.练习二:⑴平面内有10个点,以其中每2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⑵平面内有10个点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1.2.2 组合》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1.2.2组合【教学目标】:(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3)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组合定义及与排列的区别,会计算组合数【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问题一: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二: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检查预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探究1:组合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探究2: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不同点: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而组合则与元素的顺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1.2.2 组合》PPT课件(北京市县级优课).ppt

    *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一:复习回顾实例1:有3名男生、4名女生(1)从中任意选出一名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从中任选一男、一女两名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一:实例1中运用了那些计数原理?问题二:分类与分步计算原理的区别?  实例2:(1)从3名男生、4名女生中选出3名同学参加志愿服务,(2)选出3名同学担任语文、数学、英语课代表。问题三:下面实例哪一个是排列问题,哪一个是组合问题?问题四:排列和组合的区别?【例1】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条件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1)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2)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3)全体排成一排,甲不站排头也不站排尾;(4)全体排成一排,女生必须站在一起;(5)全体排成一排,男生互不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PPT课件(北京市县级优课).ppt
  • [教案] 《1.2.2 组合》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doc

    理解组合的意义,并能正确区分排列与组合;能记住组合数的公式,学会计算组合数;掌握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设计思想】 1.通过分解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定表现型教学目标。2.基于教学目标制定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目标。3.基于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目标分解,现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对两个熟悉的题型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类比出组合的定义;并能识别排列和组合的异同;(2)通过几个列题的展示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组合数公式,同时通过排列数和组合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推证出组合数公式;(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猜想出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能用阶乘自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 【评价目标】 评价设计
    上传时间:11-11
    《1.2.2 组合》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