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1-15T07:30:10

广东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小鼓响咚咚》

课题 小鼓响咚咚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标 1、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2、通过《鼓上的小米粒》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强弱变化,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强弱。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均与打击乐器有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打击乐器”这根主线,把唱、听、动等活动有机地、自然地融于一体。

《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在教学中不能过分追求声音的响亮,要帮助小朋友体会三拍子歌曲特有的韵律感,但不要特别突出强拍的力度,以免破坏歌曲自然的美感。 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即兴表演能力。 教具 钢琴、小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41234|5—|5432|1—‖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您好!

过渡: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成为朋友,,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度过美好的音乐时光,下面,我们一起来长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吧。

导入: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鼓。

音乐实践活动活动一、介绍打击乐器:鼓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资源

  • [教案]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x

    小鼓响咚咚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2、指导学生以亲切、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教育学生要懂得关心别人。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指导学生以亲切、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教育学生要懂得关心别人。教学用具:钢琴、小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412??34|5—??|35.|63.|54??32|1—‖(师)小朋??友们??好?(生)你好你好老师??你?好谜语导入:师:一只红灯笼,长着胖肚皮,小棒敲一敲,肚子咚咚咚!生:小鼓!师:小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鼓是鼓的发音体,通过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发声。请学生感受一下除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x
  • [教案]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音乐游戏《鼓面上的舞蹈》;2、感受歌曲《小鼓响咚咚》的节奏,学唱这首歌曲。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均与打击乐器有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打击乐器”这根主线,把唱、听、动等活动有机地、自然地融于一体。《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在教学中不能过分追求声音的响亮,要帮助小朋友体会三拍子歌曲特有的韵律感,但不要特别突出强拍的力度,以免破坏歌曲自然的美感。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上传时间:01-29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广东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小鼓响咚咚》课题 小鼓响咚咚 课型 唱歌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2、通过《鼓上的小米粒》音乐游戏,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强弱变化,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强弱。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均与打击乐器有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打击乐器”这根主线,把唱、听、动等活动有机地、自然地融于一体。《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歌曲 《小鼓响咚咚》》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小鼓响咚咚跟节奏读一读3565|351-|3516|365-|1116|553-|2365|221-1=C?中速稍快刘燕及词李重光曲认一认定音鼓小堂鼓锣鼓排鼓小军鼓大军鼓相互尊重、关爱他人:懂得关心爱护他人,关注小朋友的一举一动,摔倒了扶他起来,睡着了盖上被子,生病了及时通知家长……*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ppt
  • 《歌曲 《小鼓响咚咚》》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小鼓响咚咚》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挺好。学生在音准和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表现能力都很好。教材分析:《小鼓响咚咚》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在教学中不能过分追求声音的响亮,要帮助小朋友体会三拍子歌曲特有的韵律感,但不要特别突出强拍的力度,以免破坏歌曲的自然美感。教学目标:1、通过本科的学习,学生对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创造能力与合作意识得以增强。2、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得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3、通过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x

    小鼓响咚咚授课内容:广东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小鼓响咚咚》。授课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能根据歌词的含义,用合适的力度和声音表现歌曲。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3.教育孩子们做一个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认识、掌握附点节奏。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表演音乐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贯彻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教育理念,通过律动、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x
  • [课件] 《歌曲 《小鼓响咚咚》》PPT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ppt

    fpp跟着老师敲一敲XXXXdadadadaXXX_dadadaa听一听跟老师读一读XXXXXXX-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哎哟哟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吧想一想第一段是神气的小鼓,第二段是懂事的小鼓,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PPT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小鼓响咚咚教学目标:学唱《小鼓响咚咚》,并能根据歌词的含义能用f和p两份力度记号处理歌曲。能用合适的力度的声音表现歌曲结束时咚咚咚和懂懂懂两个地方的内涵,并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掌握三拍子的韵律感—强弱弱小鼓的节奏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小鼓,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老师把小鼓藏在讲台下面,敲击节奏XXX|XXX|敲两遍,一遍强,一边弱,让同学猜出:是什么敲响了?老师展示鼓,介绍鼓是由鼓皮和鼓身组成,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是由动物皮革做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敲击或者拍打使他发出声音,鼓身是空空的,是由木头做成的,请同学敲一敲感受鼓的声音。2.让学生观察老师怎样敲?请学生模仿XXX|XXX|鼓面鼓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歌曲 《小鼓响咚咚》》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

    *****15.小鼓响咚咚xxxx|xxxx‖我说长来,我说短呀xxx.x|xxx.x‖我说长来,我说短呀3434|||——43
    上传时间:11-15
    《歌曲 《小鼓响咚咚》》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