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梁遇春
教学要点:
1、了解徐志摩及梁遇春的生平思想,
把握文章构思及抒情特点
深入理解“吻火”的人生态度及精神实质(希腊人的思想精髓)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入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把你的吻献给谁?无论是人或一朵花,一片云……毫无疑问,我们一定把吻献给我们的至爱(板书)。而有一个人却把自己的生命之吻献给人世的火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大家一定记得这熟悉的诗句及它的作者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济南的天幕上燃起一团炽热的火,这是徐志摩对于人世火焰最后的一吻!徐志摩逝世后,在众多的祭文中有一篇非常独特,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散文《吻火》,作者梁遇春。
“吻火”作为题目,源于徐志摩生前的一个动作,作者说可以代表他的人生态度,代表了徐志摩怎样的人生态度?
不逃避,直面人生,热情,勇敢,激情,(会拥有绚丽,光辉,神奇的一生)
为什么徐志摩会有这样的人生态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作者开始写了徐志摩的眼睛?让我们一起从他的眼睛里找到答案吧?
银灰色(作者感觉)、光滑:惊奇,探秘,兴致
(丑的,恶的,悲的,哀的都充满惊奇、兴致)鲁迅曾说,“颓唐”也是活人的“颓唐”。因此,他拥有直面人生,勇敢,充满激情的人生态度不足为奇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吻火”这一动作与徐志摩的眼睛特征有着怎样的关联?
“吻火”与眼睛(惊奇态度)相互统一,吻火是眼睛的外在表现,眼睛是吻火的内在驱动力。没有惊奇的迷人的眼睛也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这也是文章前后两个重要的部分,表现作者在文章构思上的严谨、缜密。
从“吻火”动作和惊奇眼神,结合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谈谈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
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从师张树森、梁启超,后赴英国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和思想。同时接受资本主义民主、自由思想,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顾一切,舍命追求自由、美好和理想人生。(从他争取婚姻恋爱自由为例:不顾一切舍弃“小脚和西服”的式婚姻(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追求以及后来对交际花陆小曼的追求,无不体现他这一点)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有一个途径:文中说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想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如果我们懂得希腊人的生活态度也就懂得了徐志摩。
希腊精神的精髓:1、最终目的是世界的完美,2、最高观念是现世精神(领取而今现在),3、理想人是完美的人。总而言之,就是把握现世人生,对美与自由的永恒追求的理想主义。周作人曾让国人学习希腊人:热烈地追求美,求热烈的生。徐志摩一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