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2-03T08:33:50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舌尖上的中国7——太湖蟹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合作探究】利用甲乙小组代表展示的材料,根据下图说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主探究】用若干个箭头画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各个箭头的含义。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到两个方面:

1.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2.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文明类型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对自然的态度

《人类与环境》教学资源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与环境【设计思路】课前由地理课代表将全班分成甲乙两个大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或向长辈询问等方式调查:太湖溇港的位置、功能等(甲组完成)和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乙组完成)。然后由学生自主推荐两个代表将大家调查的资料整理并制作成PPT,上课时由这两位学生分别展示相关材料,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展示的案例素材,并根据教材“图1—1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示意”,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该环节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人类与环境之间示意”变式图,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图。在学生弄清楚各个箭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并要求学生以“太湖人对太湖的态度演变过程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县级优课).ppt

    张蕾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1.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立统一。2.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3.掌握人类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关系的途径。4.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1.相互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__________自然环境观察图片,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2)人类可以______环境,环境又________于人类。改造反作用人类社会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县级优课).ppt

    *爱在金沙图片欣赏人类与环境学习目标定位1、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2、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3、说出人类怎样做才能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重点)课程分享12课堂导学?探究3体系构建?总结达标训练?挑战课堂导学?探究1【说一说】结合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说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自然环境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第一课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2.能够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实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及分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三.重点、难点1.重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分类2.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四.教法、学法与教具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2.学法:讨论法、阅读法3.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视频等五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 [素材]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x

    6.1.3人类与环境(学案)背景:“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人类环境人类环境一、江南水乡何处寻材料一:浙江因水而兴,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铿锵步伐,不少河段水质趋于恶化,2012年,浙江省221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中有32个水质为劣Ⅴ类水,31.7%的断面水质达不到功能区要求,陷入“江南水乡缺水”的尴尬境地。1.结合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说说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水污染的问题?水污染又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梦里寻她千百度材料二:遥想当年水清岸绿,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当地人儿时的美好童年。老百姓说“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开始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成了灾害。”形象地描述了不同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利
    上传时间:06-20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省级优课).ppt

    读一读看一看田间里的烟火石头上的希望双堰塘的前世今生议一议想一想1.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双堰塘?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地表岩石裸露的土地演变过程。贵州人多地少,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人贫、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的困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发展问题。根据图文材料,为家乡土地石漠化的防治献计献策?1.你赞成这种做法吗?谈谈你的理由。2.如果不赞成,你觉得该怎样处理秸秆才合理?在田地里焚烧秸秆是咱们当地农村处理秸秆的常用办法,俗称“烧灰”或“烧渣渣”。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省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x

    科目:地理姓名:范彩云《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课 题人类与环境课 型新授课范彩云教龄4学科地理课 时1课时教材版本教材分析人类与环境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对待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x
  • [素材]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课后习题(浙江省市级优课).docx

    《人类与环境》测评练习一、选择题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传统的环境观认为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2.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C.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D.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3.(2013·浙江高考)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课后习题(浙江省市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浙江省市级优课).ppt

    第二课时第一章第3节《人类与环境》湘教版选修ⅥQ: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有哪些小组讨论1、结合课本以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违背了原则二——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的活动?2、结合课本以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原则三——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的活动?3、对于这些不合理的活动,人类可以有哪些补救或者缓解措施?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浙江省市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地理必修Ⅱ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2.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实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学习目标第1课时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一)什么是环境问题汶川地震后的滑坡、泥石流请发挥你的想象并且描述一下: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可能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是否存在环境问题?阅读教材P86第一段,据所给图片自主学习,总结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机理)环境环境物质和能量废弃物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