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x

发布时间:12-03T09:20:26

科目:地理

姓名:范彩云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

课 题

人类与环境

课 型

新授课

范彩云

教龄

4

学科

地理

课 时

1课时

教材版本

教材分析

人类与环境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对待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人类与环境》教学资源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docx

    湘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湘教版教材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案例多,活动多,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过程,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从学生活动入手,通过身边的事例分析,主要了解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多都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安吉本省的经济转型事例,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是发展变化的,而人类的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不是两不相容,人类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人的观念的改变是在不断思考中发生的,本节课设计的主要思路就是案例思考分析,对比分析,,促进学生正确环境观念的形成。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

    教学设计方案主题、单元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的学习,学会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2、体验辩论的思辨性和客观性,培养思辨能力和尊重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人类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关系的途径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有环境保护这个概念,并且已经知道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能力基础 ?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具有初步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为高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推导能力;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合作单位,同学们可以在互相帮助中完成。 学习动机分析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国环境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①结合人类发展历史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②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原则。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故事解读、故事续写,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提升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与态度:①学会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②树立人地协调观,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 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项目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由于高二学生已经学习过必修的系统知识,还学习了区域地理,从知识角度来说,对本节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可以更多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x

    科目:地理姓名:范彩云《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课 题人类与环境课 型新授课范彩云教龄4学科地理课 时1课时教材版本教材分析人类与环境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对待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浙江省市级优课).ppt

    湘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三节人类与环境浙江省改革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知晓率收益率期盼率2012年,浙江省221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中有32个水质为劣Ⅴ类水,31.7%的断面水质达不到功能区要求绍兴印染工业区浦江水晶加工厂附近嘉兴养猪场附近长兴蓄电池加工厂附近人类环境【说一说】结合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说说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水污染的问题?水污染又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想一想】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浙江省市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省级优课).ppt

    读一读看一看田间里的烟火石头上的希望双堰塘的前世今生议一议想一想1.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双堰塘?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地表岩石裸露的土地演变过程。贵州人多地少,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人贫、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的困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发展问题。根据图文材料,为家乡土地石漠化的防治献计献策?1.你赞成这种做法吗?谈谈你的理由。2.如果不赞成,你觉得该怎样处理秸秆才合理?在田地里焚烧秸秆是咱们当地农村处理秸秆的常用办法,俗称“烧灰”或“烧渣渣”。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贵州省省级优课).ppt
  • [素材]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x

    6.1.3人类与环境(学案)背景:“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人类环境人类环境一、江南水乡何处寻材料一:浙江因水而兴,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铿锵步伐,不少河段水质趋于恶化,2012年,浙江省221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中有32个水质为劣Ⅴ类水,31.7%的断面水质达不到功能区要求,陷入“江南水乡缺水”的尴尬境地。1.结合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说说水资源对人类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水污染的问题?水污染又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梦里寻她千百度材料二:遥想当年水清岸绿,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当地人儿时的美好童年。老百姓说“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开始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成了灾害。”形象地描述了不同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利
    上传时间:06-20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导学案(浙江省市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事件:2007年5月29日,无锡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恶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们纷纷购买瓶装水。5月30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无锡市城区的大润发、家乐福等几家超市,发现各种瓶装、桶装的纯净水已被抢购一空。因为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连续高温少雨,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水体氮磷超标导致富营养化。一、工业污染增加二、农业污染扩大三、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入湖四、渔业养殖规模急速扩张此外,太湖作为浅水湖泊,营养物质不容易沉淀,微风或无风条件下更易爆发蓝藻!蓝藻的危害一、污染水源,使水中含有大量难以去除的致癌毒素二、危害水中生物(导致大量鱼死亡)三、散发恶臭,影响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与环境【设计思路】课前由地理课代表将全班分成甲乙两个大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或向长辈询问等方式调查:太湖溇港的位置、功能等(甲组完成)和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乙组完成)。然后由学生自主推荐两个代表将大家调查的资料整理并制作成PPT,上课时由这两位学生分别展示相关材料,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展示的案例素材,并根据教材“图1—1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示意”,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该环节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人类与环境之间示意”变式图,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图。在学生弄清楚各个箭头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并要求学生以“太湖人对太湖的态度演变过程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与环境舌尖上的中国7——太湖蟹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合作探究】利用甲乙小组代表展示的材料,根据下图说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究】用若干个箭头画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各个箭头的含义。物质能量废弃物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到两个方面:1.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2.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文明类型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对自然的态度
    上传时间:12-03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PPT课件(部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