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2-03T06:28:22

环境问题的产生

【教学目标】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4、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重点: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难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谈论法、归纳式讲解法

【教学工具】人与环境模式图、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中①代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利用这些资源加工制成品,用于人类消费。

  图中②代表: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图中③代表:人类在依赖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塑造环境。在开发、利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环境施加作用力,不断地改变着环境提供资源和容纳、清除废物的能力,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图中④代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一方面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承载力,既有提供资源的能力,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被动的,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是环境的反馈能力。当环境受到人类的良性影响时,它就可以为人类的继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当它受到恶性的影响时,就会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来阻碍、破坏人类的发展

  所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资源

  • [素材]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导学案(部级优课).docx

    《环境问题概述(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2.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原理。3.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措施。【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2.了解环境问题的形成原理。3.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措施。环境问题——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一、分组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选1~2则事例进行研究。主要类型典型事例产生原因解决措施环境污染(含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1/2/3小组)生态破坏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导学案(部级优课).docx
  • [教案]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环境问题概述这节内容教材是从环境问题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危害等几个层面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运用一个活动的方式来探讨人与环境该如何协调等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利于学生建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二、教学思路人类活动为了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向环境索取有用物质,并将废弃物等返还给环境,当超出了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即产生了环境问题。可见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因此,采用人地关系模式图深层剖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机理,着重关注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并选取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塑战速决”所聚焦的塑料污染问题为案例,结合相关资料,设计了这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环境问题概述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自然原因人为原因1、概念泥石流之后的山坡因干旱而龟裂的大地自然原因堆放在港口中的“洋垃圾”炼钢炉边的村里每天都下铁雨人为原因环境人类社会环境人类社会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更多模板亮亮图文旗舰店:https://liangliangtuwen.tmall.com*地理组刘彦伶1.2.3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知识与技能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探究,全面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环境问题认识,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学习目标预习展示搜集环境污染的案例,说一说这些环境问题给环境或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全球气温有何关系?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教学设计表课题 环境问题概述 章节 第一章第2节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数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选修六1.2章节的内容,同时参考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一部分是环境问题的概念,包括内涵及外延;另一部分是主要环境问题,包括资源衰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主要环境问题,初步寻求解决途径。【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环保事件信息的查询和分类,学会分析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运用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使用平板播放PPT和视频,用“猿题库”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选修六这本教材的设计是总分的结构,第一章为概括整本书的内容,有些内容还比较详细。而二三四章内容为第一章的分解,内容全,知识深。往往教学中第一章第二节讲解完之后后面会显得重复而多余,所以我大胆的将本节内容作为二三四章的总结课。并且以复习课的形式,用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来总结全书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问题的种类。2、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问题及措施3、理解生态破坏的种类及防治措施4、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防治措施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记忆全书的知识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面临的最突出的社会性问题。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环境教育,重视公民环境素养的形成,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考纲要求选考二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PPT课件(黑龙江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环境问题专题一、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总结环境问题相关的习题答题方法。2.学习难点:总结环境问题相关的习题答题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在相关案例学习中,逐步掌握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方法。(2)通过对环境问题现象、原因、结果的讨论,逐步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本某一突出环境问题的调查,逐步掌握地理现象的调查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学习,学会用科学的、辨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环境的变化。(2)通过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学习,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四、学法指导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 [素材]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导学案(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1.2环境问题概述教学案教学(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方法。(2)、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象、原因、结果的讨论,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认识环境的变化。(2)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 教学难点 根据所得到的环境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导学案(黑龙江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doc

    环境问题的产生【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4、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重点: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重点要落在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即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难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的内涵【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法、谈论法、归纳式讲解法【教学工具】人与环境模式图、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图中①代表:人类的生存和
    上传时间:12-03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教学设计(内蒙古市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