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选修七第四章第二节《GPS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科目:地理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课标解读
GPS代表了地理科学的前沿,同时它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何让GPS这种高精尖技术走出象牙塔,用贴近生活的应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授本课是设计的重点所在。
学情分析
GPS对高一学生来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陌生在于对其组成、原理的不了解,熟悉在于对GPS产品的日常使用(如百度地图),所以应当从“熟悉”入手打破“陌生”,从体验入手解析原理。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3班的学生,选考科目为理化地,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较强,适合在GPS组成与原理的探究上做一定的深入,也适合学生自主体验、揣摩原理。
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体验咕咚运动对行动轨迹的记录、百度地图APP的操作、本地共享单车的使用,激发学生对GPS学习兴趣,并学会GPS定位、导航、路径记录等操作。
通过绘制GPS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流程图,学生可以理解GPS各部分发挥的作用,掌握GPS工作流程原理。
通过创设为迷路游客定位的情景,学生可以在地图上学会使用三边测量术,并由此延伸到GPS的卫星定位原理,在课堂上渗透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教法学法
教法:组织学生户外活动体验“咕咚运动”、课堂演示GPS相关的app操作、任务驱动法(个人任务与小组任务结合)、音频配合。
学法:户外体验咕咚运动、绘图法、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难点:GPS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