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docx

发布时间:12-03T13:52:06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三、学情分析

(一)授课年级:

高一年级

(二)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高一年级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资源

  • [课件]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青海省省级优课).ppt

    锋面系统与天气*****梁温婉孙晓鹏洪叶郭月陈思语马晓诚1、锋面类型及特点类型冷锋暖锋符号气团运动特征锋面坡度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青海省省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北京市县级优课).ppt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王薇60°30°亚欧大陆中纬度中纬西风带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表风向?高压低压??冷热地表不均匀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北京市县级优课).ppt
  • [课件]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天津市县级优课).ppt

    展示:按照热力环流形成的顺序填写箭头、高低压.能够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A(冷)B(热)热力环流形成原理一维:导入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撒哈拉沙漠地貌景观思考:为什么在本地区会形成这样的景观 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说明在地球上的单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只考虑高低纬受热不均,不考虑地球自转。二维:设问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
    上传时间:07-06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天津市县级优课).ppt
  • [素材]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导学案(江西省市级优课).doc

    锋面系统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方面要求掌握有关气团和锋面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学会运用冷锋天气图、暖锋天气图判别冷锋与暖锋的特点。 (2)技能方面,要培养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读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并能联系当地天气变化特点或气象资料,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带来的天气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锋面天气图的分析来建产地理空间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状态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导学案(江西省市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北京市省级优课).ppt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仑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半球的西风带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推向西行。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原来,这是信风帮了他们的大忙。麦哲伦航海与“信风带”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BAC复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然后和屏幕对照答案。热冷冷高高高低低低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问题探讨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北京市省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绘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阐述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2.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过程与方法】遵循由问题探究→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热力环流的原理。2.风的形成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北京市省级优课).doc

    北方交大附中分校魅力教师评选第一阶段公开课中图版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三框题: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移动教学设计任教学科:地理课题:全球气压带风带授课时间:2015年11月18日一、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气压带、风带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支柱性内容,它由三圈环流而产生,因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因海陆分布而进一步复杂化(断裂成大气活动中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都对某地的气候产生直接的影响。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造成学生学习本节知识比较有难度。学生通过前面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北京市省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ppt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理试卷讲评(选择题部分)高三地理组2015年12月16日【批阅反馈】1、班级成绩分析情况班级选择题成绩B721.77B824.11B924.24A722.98A823.15B6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doc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2.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气候类型的成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PPT课件 教学方法 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贵州省省级优课).ppt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全国中图版教材课堂教学评选”红太阳辐射最强在哪个部分?辐射波长与温度有何关系?物体温度越高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太阳辐射实验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思考:两个空烧杯同时加温,一个加有有色玻璃,根据实验数据,看看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图2—1—2红外线O3;水汽CO2削弱作用方式吸收反射散射主要参
    上传时间:12-03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PPT课件(贵州省省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