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课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不要求学生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念。
【教材分析】
“优越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活动题和“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以及本区域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学习“外向型经济的壮大”做好了铺垫。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教材正文重点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通过深圳蛇口的2张对比鲜明的照片,突出这一主题。最后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感悟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发展特点以及与香港、澳门的联系。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能够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简单的分析。本学期第五、第六章的学习是对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的巩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可以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能力特点
初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并且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设计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分析案例完成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地区特色
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九个组成城市之一,学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感受很深。学生家长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也较多,学生对本区域的知名企业的敏感度也非常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是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素材让学生分析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