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2-04T07:36:11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生活质量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生活质量有别于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回答的是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

一个区域的发展主要指该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等。区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认识区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释本条“标准”的要求。黄土高原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为区域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成功经验,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黄土高原地区积极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过去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特征,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强调了黄土高原黄土分布的范围及厚度,为后面阐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独特的黄土地貌做好铺垫;第2自然段没有面面俱到地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扼要讲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及黄土地貌类型。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黄土高原地形分布”2幅地图和“黄土高原的塬、梁、峁”1则“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类型。为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理解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行为破坏植被),教材P.100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首先扼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形成的整体原因,然后从食(主食——小麦和杂粮,佐食——咸菜和辣椒)、居(传统民居——窑洞)、行(马车、驴车)3个方面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人们的人居环境、食物结构、居住方式、出行方式和对外联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教材安排了“窑洞”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通过传统窑洞与新窑居的对比,可强化学生对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随着区域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理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材P.102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部分的大多数内容属于文化地理范畴,这些内容增加了文化地理在教材中所占的份额,增强了地理教材的文化气息。

在“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及成效;第2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重点讲述了黄土高原地区能源基地建设和近年来国家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措施,强调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战略对当地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治理前”、“黄土高原治理后”2幅景观照片和“高原绿了,农民富了”1则“阅读”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坝淤地、生态移民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理解生态移民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积极影响,教材P.10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三、教学提纲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资源

  • [课件]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广西县级优课).ppt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爸爸要求小明做此次旅行的向导。为了保证旅途顺利,在出发之前,小明想先对黄土高原的情况做个简单的了解,聪明的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海陆位置:华北地区的西部,属内陆地区。读图,说说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相对位置: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范围:甘肃、宁夏、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广西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授课时间:30分?一、教学目标(一)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黄土高原的发展与居民生活的巨大转变。(二)难点1.黄土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势。2.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三、教学板书听民歌学高原一、黄土高原1.位置2.特征3.问题二、居民生活1.变化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广 西县级优课).ppt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爸爸要求小明做此次旅行的向导。为了保证旅途顺利,在出发之前,小明想先对黄土高原的情况做个简单的了解,聪明的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海陆位置:华北地区的西部,属内陆地区。读图,说说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相对位置: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范围:甘肃、宁夏、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广 西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docx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教学难点】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生:5月19日。师:5月19日,或许大家还不熟悉,它是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同时也在2011年被定为中国旅游日。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看待旅游的?在你们的心目中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呢?生:……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旅游还是十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ppt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习近平同志当知青时住过窑洞他正在操作柴油机抽水不到16岁的习近平同志在陕北梁家河村当了7年农民知青一、自然地理概况?自主阅读P99和图8-65完成导学活动一: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所跨省区黄土高原?导学活动一:1.读图8-65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秦岭太行山脉乌鞘岭长城一、自然地理概况?导学活动一:2.黄土高原跨越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湖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黄土高原的区域开发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2.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doc

    第5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通过相关资料对比,了解黄土高原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4.运用资料,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教材分析自然地理概况:位置和范围土壤特征结合气候特征形成特别的地貌景观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食物结构的转变民居的转变交通或通信方式的转变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提纲: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以西,居于内陆。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福建省县级优课).ppt

    *******传统服饰白羊肚头巾传统文化剪纸腰鼓秦腔黄土峁黄土塬黄土梁地貌景观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反馈点评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福建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广西县级优课).ppt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1)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2)说一说,黄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华北的西部,居于内陆。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南临秦岭。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黄土高原
    上传时间:12-04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广西县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