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来源于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的内容。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为要求来打造。素质教育倡导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来实施。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法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初步理解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在中国地形图上,观察我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分析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以及我国地形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难点: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