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历史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集体备课课件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是怎样造成的?就要追寻其根本原因了。
在讲影响时可以联系此时苏联的五年计划:
《全球通史》
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增大。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因此,五年计划和大萧条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时期里居有突出的地位,它们一者衬托了另一者,两者都产生了至今仍可感觉到的影响。
自由放任政策其实就是国家不干涉资本家事务,任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由于资本家唯利是图,一方面拚命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压低工人工资,导致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加剧,在这一时期不加干涉,当然只会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当然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要消除危机就要取得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交换要充分,就必须靠强制才能实现,必须国家管制才行,自由放任主义当然行不通了。
让学生阅读课本,总思考归纳。
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名门望族,他的堂叔就是当年实行大棒政策的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青年时代进入哈佛大学,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他积极从事社会活动,擅长演说,并担任校刊主编,为以后步入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战期间,他担任海军部部长助理,为美国海军建设作出了贡献.一战后,他曾作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结果失败.然而比竞选失败对他打击更大的是:1921年8月,罗斯福全家在加拿大的一个小岛上度假时,发现另一个小岛森林失火,他率领全家上岸参加灭火,过度疲劳后,又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游泳,第二天发现左腿麻痹,全身发烧,不能行动,得了麻痹症.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治之症,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预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然而罗斯福却没有在命运面前屈服,他说:“我就不相信这种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一定要战胜它.“正是凭借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他终于借助手杖站起来了,并坐着轮椅又回到了政治舞台上.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从此,他成了乐观主义者,认为这世界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已担任纽约州州长,他以自己在纽约州克服危机的杰出政绩赢得了选民的心,最终击败主张自由放任政策的胡佛,当上了美国第32任总统.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2、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的形式虽不同,但是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通过引导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追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手足无措的普通百姓
无家可归的人
荒芜的农田
求职的失业者
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
——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供过于求。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四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股票暴涨,背离实际价格。造成虚假繁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高度发展
经济繁荣
危机
工农收入增长缓慢
财富高度集中
股票投机过度
消费水平赶不上生产水平
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投资信心下降
大萧条
生产资料私有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
2)主要原因: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政策原因:长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
4)直接原因(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1930)
破产的企业家家中一片狼籍
美国农场主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挤食品
观察图片,结合书本知识,请概括经济危机爆发时的表现有哪些?
2、经济危机的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产品积压
失业率高、人民困苦
3、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广: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时间长:1929-193
破坏性强:工业下降1/3、贸易减少2/3、失业3000万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联系所学想一下: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什么很快波及到全世界?
①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波动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②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后,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4、影响:
经济方面: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危机。
政治方面: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想一想:
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出路何在呢?资本主义国家应当何去何从呢?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或是一位下层人民群众,你应当怎么办呢?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自由放任主义
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因此,“管得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结果是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新政的措施:
请结合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思考: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你会围绕哪一矛盾采取措施来解决经济危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矛盾。分析每项措施的作用。
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1)整顿财政金融(着眼点)
作用:恢复了银行与金融正常秩序,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作用:规范了工业生产,减少了盲目生产,消除生产过剩;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调整农业政策
作用:减少了农产品过剩,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
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
1936年竣工的克林奇诺里斯坎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坎
挖灌渠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署,耗资105亿元,建了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新路,7.7万座桥梁,285个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就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
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实质: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积极影响:
(1)取得显著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3)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局限性:
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富兰克林·罗斯福
Thereisnothingtofear,butfearitself.
课堂小结:
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四、凯恩斯主义
1、凯恩斯主义出台的背景:
①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占据主导地位。
②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使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③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也发生了转变。
3、影响:
①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使“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为资产阶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②实践上: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
③弊端: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面对新问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板书: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二、罗斯福新政
1、危机爆发的原因1、背景
2、表现2、主要措施
3、经济危机的特征3、特点
4、特点4、实质
5、各国对策5、影响
6、影响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1929年的大危机爆发的背景有()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但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②股票投机过度③产品严重过剩,资本主义生产难以维持④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
C.市场萧条D.产品过剩
3.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球,最重要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B.美国是头号大国
C.世界市场的作用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4.下列词语最能表现1929年经济危机的是()
A.动荡B.战争
C.萧条D.停滞
5.下列关于1929年经济危机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到所有的资本主义所国家
B.经济损失达2500亿美元
C.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D.法西斯主义在各国纷纷上台
6.1929年大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
①提高关税②货币贬值③降低关税④发动战争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④
1.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是()
A.罗斯福新政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凯恩斯主义
2.在罗斯福新政中,既能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
3.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4.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竞争章程,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5.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范围内调整③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④
6.罗斯福新政时期举办田纳西水利工程在当时主要考虑的是()
A.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B.国家电力发展的需要
C.治理当地的生态环境
D.发展农业生产
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
相关资源
-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 《新航路的开辟》精品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