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8枣核优秀导学案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6《枣核》导学案
主备人 詹志忠 复备人 授课时间 审核人:
授课人 班级 初二级 小组 学生姓名
课题:《枣核》萧乾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用圈点勾画、朗读等方式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3.学习本文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了解悬念的作用。
【学习重点】
文章精巧的结构,热爱故土的深情。
?【学习难点】
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法指导】
?利用工具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及文章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词。?
殷切( ) 玛瑙( ) 嫣红( ) 山坳( )
蹊跷( ) 匀称( ) 潜艇( )?
2.解释词语:
感慨良深——
风烛残年——
蹊跷——
故弄玄虚——
3.走近作者。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二、学习·研讨:
(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
1.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出这些悬念,并说说这样设悬念的好处。
三、合作探究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思乡的心理活动?
3.文中哪些句子描写思乡的行动?
4.怎么理解“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四、小结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学习本文运用简介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表现文章的主题。
【学习重点】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一、体味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