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修1 宇宙与地球教案下载

  • 《第二节 恒星的位置和星空观察》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docx

    选修一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恒星的位置和星空观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恒星的识别1.通过实验,说明恒星相对静止的原因。2.通过认识一些常见的天体亮度,了解恒星星等的概念。3.联系地球坐标系,了解描述恒星的位置----天球坐标系。二、学用星图观测1.了解恒星所在的星座。2.学会使用星图,观测四季星空,寻找北极星及其周围的主要星座。3.通过观察实验、读图和观察日常现象,理解星空日变化的原因。三、理解观测星空的意义和季节变化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联系日常所见的星空、观察教师演示、亲自操作演示,提高对星空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星空想象能力;通过合作绘制星图、讲解星图,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星空探索的兴趣和科学认识;学会正确认识星
    上传时间:02-24 10:30:30 进入下载
    《第二节 恒星的位置和星空观察》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docx
  •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

    教学设计第四章第一节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科目:地理 教学对象:高二 课时:一课时 上课教师 赵杰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修1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影响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对学生巩固自然地理部分知识和延伸选修模块的拓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通过大量的自然当中的实例在作为分析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理解外力作用的原理;能解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由于有必修一的知识铺垫,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因此在知识接受上比较快。但由于学生缺乏对大自然的深入了解,在部分
    上传时间:12-03 13:53:43 进入下载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
  •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板块构造学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能阅读全球板块分布图,说出各个板块的位置和范围;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岛弧、海沟、海岭、海岸山脉和高大山系等地形的成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FLASH动画,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通过填图练习,熟悉六大板块的分布及其主要海陆范围。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辩证地看待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
    上传时间:12-03 10:36:40 进入下载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doc
  • 《第一节 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doc

    《太阳探秘(一)》教学设计姓名:刘艳峰《太阳探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视频《宇宙大爆炸----太阳的诞生》、《太阳的一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通过三球仪的演示、动手画日食成因示意图,理解有关太阳系天体的部分天象。二、学情分析学习这部分教材的为高二的学生,关于《太阳和太阳系》的宇宙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缺乏逻辑分析的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略有欠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有关太阳系天体的部分天象。难点:画日食成因示意图,理解有关太阳系天体的部分天象。四、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传时间:12-03 10:23:27 进入下载
    《第一节 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doc
  • 《第二节 地月系》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地月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学习必修一时已经掌握了太阳系基本情况和地球运动的一些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地月系》一节属于选修内容,主要介绍了月球的概况和月球的运动特征、月相的变化等内容。本节课和生活联系紧密,学习时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结合生活实际,注意观察,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三、教学目标1、通过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初步掌握天文观测的方法以及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生活趣味。2、通过自主学习月球概况和月球运动特征等简单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软件模拟等方式,掌握月相的变化原因以及规律,并能使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
    上传时间:12-03 09:07:08 进入下载
    《第二节 地月系》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docx

    《主要的地貌类型——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7年11月23日教学分析设计【教材分析】(1)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2)结合实例分析,实现了学生从知识学习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树立人地协调观。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图版地理教材选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将山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达到以下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
    上传时间:12-03 08:41:20 进入下载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教学设计(四川省省级优课).docx
  •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docx

    《外力作用与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世界主要外力作用表现形式2、能够判断常见外力作用的表现?比较解释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的侵蚀与堆积,并能举例说明。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总结与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学会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念,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与科学发展观。?2、结合家乡实际,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外力作用的表现、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教学难点】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课型】?二轮复习课??【教学方法】?
    上传时间:12-03 07:17:48 进入下载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docx
  •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说课稿本节课节选自中图2003课标版选修一《宇宙与地球》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此次说课笔者将从说教材、说教学、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本章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不同地貌,本节课堂学习有助于学生为第二节内容(主要地貌类型)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结合地理景观图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类型及其作用过程。学好这部分内容,学生能更好完成课题4,考察家乡的主要地貌,了解家乡主要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知道家乡这种地貌类型的成因,考察地貌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的动力来源通过
    上传时间:12-03 06:58:25 进入下载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影响一、“翻转课堂”互联网是现今人们联系的一种非常主要的方式,基于互联网的新生教学形式已经形成并实践与教学,对教学形式的转变和教学效果的产生有比较大促进作用。常规课堂老师讲述,学生听讲;“翻转课堂”的教学则非常好的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的需求”。何为翻转课堂呢?则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第一种为“线上线下翻转”,此种模式需要互联网做支撑;第二种则为“课堂内外翻”,相对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较多。不管是那种形式,“翻转课堂”主要课堂教学流程如下: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学生学习微视频,完成相关作业,并提出问题交予老师。(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微视频自
    上传时间:12-03 06:29:31 进入下载
    《第一节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中图版选修1 宇宙与地球教案_教学设计下载

本页共收录9套中图版选修1 宇宙与地球优秀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备课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