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②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①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②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一定能圆满完成这份学案。相信我能行,努力一定行!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2、明确体裁: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3、了解时代背景: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
最后一次演讲预习目标:扎实掌握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预习重点: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预习难点:1、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色2、演讲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思想感情的理解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卑劣( )诬蔑( )卑鄙( )离间( )蛮横( )赋予( )2、解释下列词语:(4分)(1)卑劣:(2)毒手:(3)诬蔑:(4)蛮横:3、文学常识填空:(1分)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 。湖北省浠水县人。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3分)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
《卖炭翁》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3、情感目标: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卖炭翁凄苦形象的塑造;“宫市”罪恶的揭露。?诗人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在其中。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解释加点
学习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2.本文选自《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著作。孔子,名( ),字( ),(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编纂( ) 门闩(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2、对照注解,翻译课文 三、合作研讨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 第三层: 教学反思 (手写) 时间: 教研组查阅 教研室查阅 四、当堂检测(见课件)1通假字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词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
23马说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3、认识当今社会重视人才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第一、二课时一、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二、初步感知1.文学常识。《马说》作者 ,字 ,河南河阳人, 代著名文学家,祖籍昌黎,世称 ,谥号 ,又称 。与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 ,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 ”之首。 “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虽是议论文体,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2、给加点字注音并朗读课文。祗辱(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不以千里称也(
《回延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3、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初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处理生字词。反复诵读,在文中勾画出饱含情感的语句,批注自己的理解。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准备与同学交流。【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
班别: 姓名: 学号: 评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 1、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今异义现象;2、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3、学习本文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准确的特点。【材料链接】1、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名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大约生于365年,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于义熙元年(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所属小组:1、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挈领的把握文章内容。2、了解 说 明的内容,掌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的顺序。3、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二、自学积累1、给加黑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遗h ái 骨ɡé zhě 皱 追sù 劫 难 蟾蜍 陨 石 携 带2、走近作者 艾萨克.阿西莫夫 (1920—1992),美籍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多产 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 表科幻界最 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
《社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 二、【学习重点】初步感知课文。三、【学习难点】理清故事情节。四、【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和 《彷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等。五、【使用说明】1、预习检测部分必须是学生自己在课前查字典自主独立完成。2、探究部分需要小组成员一起在熟读课文后探究完成。3、探究时每个组员必须参与其中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和秘书负责将最后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并组织小组成员展示。六、【知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1、交流说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交流总结文章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细致交流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学习重点1、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评价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1、2(90%)通过讨论、分析完成学习目标3(90%)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朗读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如此精美的比喻来歌咏书籍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目标1.梳理演讲的思路,体会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2.感受演讲的语言特点,体会演讲者幽默的语言风格。3.了解演讲者的观点,把握演讲者对年轻人的态度。教学重点:1.梳理演讲的思路,体会事例在演讲中的作用。2.感受演讲的语言特点,体会演讲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演讲特色,感受作者对年轻人寄予厚望的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作者简介1、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方正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的创建者王选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做出了怎样智慧的抉择吗?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的。2、作者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导学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情感目标: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2.?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
《关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预习内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收录了从 到 时期的诗歌 篇,当时称为 ,也称 ,到了汉代被尊为 家经典,才定为《诗经》。它分为“ ”“ ”“ ”三个部分。“风”又叫“ ”,是各地的歌谣,和屈原《 》里的《 》并称为“风骚”。《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 。2.朗读课文,完成以下的注音或写字题。?雎鸠( )一种水鸟。 ( )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 ):配偶。 荇莱( ):一种可食的水草。 ( )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 )(mào):挑选。 3. 反复朗读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课题:《大雁归来》 课型:新授课 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了解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 2、 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3、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4、 感受作者爱鸟情怀,激发真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难点预见】学习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疑难句子 【知识链接】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他的著作《沙乡年鉴》是一部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 迁徙( ) 雾霭( )窥探( )缄默( ) 狩猎( ) 凋零( )滑翔( )顾忌( ) 2、作家作品
20 《故事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学习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同学们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一、整体感知1、概括本文内容: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2、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撞击说”“火山说”3、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4、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二、具体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的2—5节:①金属铱的发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地球可能遭到小行星或彗星
第四单元 17 安塞腰鼓班 级 姓 名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 2、领悟安塞腰鼓宣泄的生命力量、顽强抗争的精神。 3、赏析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与具有张力的词语。 【学习重点难点】1、领悟安塞腰鼓宣泄的生命力量、顽强抗争的精神。 2、赏析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与具有张力的词语【学法指导】诵读法,情感体验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产生于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是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放性格的象征。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导学过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冗杂 ( )亢奋( )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 点 背诵及翻译原文 学习难点 感受并提炼课文主旨 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知识习流程 一、导入:齐读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景物蕴涵的作者感情。二、检查预习三、赏读课文。 1、文中
25 蒹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学习《蒹葭》,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 《蒹葭》 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 《 蒹葭》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二、作品简介:
24 大道之行也精彩开篇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曾说:“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 ”他提出的“天下为公”和“平等、自由、博爱”的学说,即是“大同学说”。借此颠覆了 满清统治,建立了共 和制的“中华民国”。在此基础上,他科学地创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民主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源于什 么?源于儒家经典《礼记》。走近《礼记》,你一定会被圣贤先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而震撼。学习目标1.以诵读为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背得快。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4.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
八年级语文科(上)导学案课题:第21课《桃花源记》教研组长审核:________ 教务处审批: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交通”、“无论”等古今异义词和“咸”、“具”等文言副词的意义。2.了解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3.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4.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学习重点】目标1、3【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导学流程】激情导入:(2分钟)二、自学感悟:(5分钟)1.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学习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学习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
《关雎》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2、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3、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预习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 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 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 》,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包括“ 、 、 ”三部分。“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
第八课 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 2、 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演讲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闻一多,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李公朴, 。3.写作背景
被压扁的沙子【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秘密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 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3、学习运用准确、平实得语言将深奥的 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的方法。 目标达成:1、理解科普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语言。 2、把握文章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秘密的精神。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给加点的字注音。遗骸(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创境激趣】《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 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重点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二、预习自测1、给加粗的字注音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草木荣枯:花香鸟语: 风雪载途
14《安塞腰鼓》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茂腾腾、燥热 飞溅等的词义。3、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学习】1、自学课后生字(借助拼音读准一类字和二类字;采用联系熟字等办法记住一类字)。认真完成课后描红。2. 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的过程中联系生字词所在的句子思考生字词的意思。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茂腾腾 燥热 飞溅 震撼 烧灼 威逼 磅礴 蓦然大彻大悟 惊心动魄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合作学习】按照“腰鼓响之前——腰鼓表演——腰鼓止息”给课文分段。用“ ———————— ——————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注:
《最后一次演讲》新授课导学案【学习目标】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三、体味演讲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学习重难点】1、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的扎实掌握2、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4、结合本文理解演讲的特点。【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二.时代背景:?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
《恐龙无处不在》 导学案 编写人 :山东淄博 驿寄尺素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预习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褶皱( )潮汐( )遗骸( )臀( ) 劫难( )陨石( )追溯( )驮(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流逝: 天衣无缝: 劫难: 追溯: 三、文学常识:《恐龙无处不在》选自 。作者 , 国人,著名 家和 家。四、速度课文,回答问题: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 的 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2、用自己的话概
八年级下第14课《大雁归来》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学习过程】★【预习导学我最棒】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狩( )猎 凋( )零 滑翔( ) 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3、本文作者 (1887~1948),美国著名 。★【合作探究我能行】环节一: 整体感知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环节
23《马说》导案年级:八年级下 学科:语文 编号:bnj-s-yw23(2)课题:《马说》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文言语感,逐步理解课文,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2.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并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学会推荐自己,表现自己,完善自己。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训练语感,理解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2.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并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学习重点掌
20 虽有嘉肴 导学案精彩开篇词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是的,无论多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不亲身体会也是难以做好的。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3.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滴之心吗?当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抑制住亲自体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而肯定的回答“想”。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
课题 关雎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档 次 学习目标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拓展阅读,提升能力 环节预设 导学2——读学――5研学10——展学28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译诗(横线上写原文,线下写译文,重点字词意思,记忆)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全诗分为五章,请就内容,写法等方面任意鉴赏。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一)翻译下面的诗歌,思考两诗有哪些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上邪】 上邪!①我
十八?《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着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马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2.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重点)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难点)学习方法1.结合注释,能自主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合作交流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导入设计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对文言经典文章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多读多悟,体会其思想感情。预 习 案1、知识回顾:2、教材助读: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
《蒹葭》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朗读四字诗的节奏,熟读成诵。2、能力目标: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3、情感目标:体味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诗意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预习检测;1、《诗经》是我国 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 篇,又称 。 2、 《诗经》共分 、 、 三个部分。《诗经》六义是: 二、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感受音韵美2、配乐朗读;(板书课题)3、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点评);4、师生探讨如何感受音韵美?(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朗读时采用“二/二”拍,读起来很整齐,有节奏感; (2)作品押韵:“in
10、大道之行也 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使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链接】1. 写作背景: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
24、《诗经》两首——蒹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韵律美、朦胧美和情感美。(2)借助本诗,初步了解《诗经》的特点。(3)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 【导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听到“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众口传唱的歌词时,是否依稀记起那首因不朽的失眠而产生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当你将盛有剩饭的饭碗一推,耳边是否响起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咛?当你手捧取得高分的试卷,心中是否涌起“大鹏一
20课 《虽有嘉肴》导学案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能力目标: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情感态度目标:4.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学习难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学习方法:朗读法、自学法、研讨法。学习课时:1-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记得学《〈论语〉十二章》时老师给你们提过的四书是指哪些书籍吗?请同学们回忆出来。《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二. 走进新课1.请你介绍《学记》《礼记》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嘉肴( yáo ) 弗(fú
《安塞腰鼓》导学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3.全面品味短句、排比、反复、比喻等语言艺术带来的激昂的节奏美。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羁绊( ) 晦暗( ) 磅礴( ) 颤栗( ) 烧灼( ) 瞳仁( ) 戛然( ) 冗杂( ) 亢奋( ) 蓦然( ) 恬静( ) 闭塞(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2)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
一六 《社戏》导学案【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内容】书本P111—P122【学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 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和《野草》。2.写作背景:鲁迅在《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但我母亲的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
14大雁归来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学习重、学习目标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 的能力。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3、阅读一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文段③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 们怎么做?(3)“三月的大雁则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章中起
易博洋幻灯片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幻灯片2在这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星球——地球有一群动物,它们生存在6500万年前。 ——恐龙。然而,它们已经灭绝!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它们是怎么灭绝的!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阿西莫夫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幻灯片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 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二)能力目标: 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三)情感目标: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 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幻灯片4背景资料:本文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孟庆任译。与前篇
课题《虽有嘉肴》【自研课导学】晨读课:(40分钟)目标:1、大声朗读文言文《虽有嘉肴》,做到:读音正确、语气恰当、把握重音、语调、情感。 (15分钟) 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 (5分钟) 3、背诵《虽有嘉肴》理解文意。 (10分钟) 检效:语文组长抽查组员的背诵情况。 (10分钟) 4、【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4、理解文中类比论证方法。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 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 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
《恐龙无处不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知识链接】:1.课题解读 阿西莫夫在《新疆域》一书的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因此,南极恐龙化 石的发现,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 子及形成原因之后,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 提
《虽有嘉肴》导学案学习目标:背诵课文,积累相关文学常识和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课下注解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难点:背诵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方法:朗读法、“竞争 合作 主动 愉悦”教学法课前预习——知识储备一、字词积累(结合课下注解、同步、配套进行整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弗食(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礼记》有关文学常识借助工具书、课下注解,解释加点词语、疏通文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解词: 翻译: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解词: 翻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解词: 翻译: 知不足,然后能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重点文言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2、走近作者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
十 社 戏 (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及字意。2.走近作者和作品,了解作品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二、自主预学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以下练习。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惮 ( ) 絮叨( ) 怠慢( ) 撺掇( )( )凫 ( ) 屹立( ) 蕴藻( ) 家眷( ) 踱( ) 吁气( ) 渔父( ) 旺相( )棹( ) 归省( ) 行辈( ) 一哄( ) 吓人( ) 哄 哄骗( ) 吓 哄动( ) 恐吓( ) ⑵理解词义。消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撺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凫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絮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
《桃花源记》导学案【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重点文言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2、走近作者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