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出自人教2011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师之家为您提供《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课件教案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极简版页面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课件下载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广西县级优课).ppt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雷红芬展览会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创造美的双手! (欣赏课本图片) 这是用鸡蛋托做的挂件。一面是“福”,另一面是 “平安吉祥”。(实物展示)这是用饮料瓶、手提袋、包装袋做的立体的荷花、金鱼。作品《因荷有鱼》(实物展示)学生作品(实物展示)树叶、树枝、树皮、彩色纸、胶水、双面胶、 剪刀等。(制作示范) 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小巧手 ? 我是巧手设计师, 废旧物品变佳作。 卷一卷,剪一剪; 折一折,贴一贴; 美丽孔雀在眼前。 作品展示点评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清澈的小河已经变得污浊不堪曾经的青山已经成为“垃圾山”原本迷人的海滩已经成了垃圾场街道上垃圾乱扔,严重影响环境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呢?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和辅助材料,制作一个创意新颖、色彩丰富、造型多变的工艺品。走时请带走您的“随身物品”!!!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甘肃省县级优课).ppt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ppt

    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诗意乡土梦幻童年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诗意乡土,多彩童年。做一个善于收集的人,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大山里的孩子,这些树枝、树叶、木片、小草、苔藓一切一切都熟悉的司空见惯,这是城市孩子们不能体会的乡土素材,陪伴我们童年的岁月,一起成长。如何“变废为宝呢”?2、改变原来的样子:如蛋壳碾碎、瓷盘打碎,看不出本来的样子、通过切挖,剪碎,掏空等手法再次进行利用和装饰的过程我们叫打破。1、利用本来的样子:如树枝、树叶、松球,我们只是简单的进行组合装饰就很好看,外形没有变叫随型。变废为宝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环保、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不可磨灭的传统——节约资源的典型······看了这么多有创意的作品,同学们是不是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PPT课件(辽宁省市级优课).ppt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下载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doc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环境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创造性运用制作出各种形象。3、学会多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花的美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教学重点:创造性的运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形象。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特点进行创造联想。学生:手工用具材料、各种废旧材料。课前交流:我的材料我做主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微课示范,演示方法。1、出示材料。2、微课展示,教师制作一个菠萝的造型。三、欣赏作品,启发创意。欣赏手工达人的作品。四、学生讨论,分工制作。1、小组讨论,制作思路。2、学生分组实践,提出要求。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doc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不同材料制作艺术品美化生活的能力。2.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各种物品的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意识,并能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来进行制作。3.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与认识手工制作,初步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学准备学生:手工材料工具、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废旧材料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创造意识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现有的材料特点进行创作和联想教学过程导入1.观察老师带来的两件作品,思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点题。生活中还要很多这种常见的材料,只要细心观察,用心创造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doc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doc

    三年级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不同材料美化环境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认识手工作品,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初步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对材料进行联想制作三、教学策略本课包含的知识量大、材料需求广、制作方法多样、制作内容丰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重心放在对废旧物品创意欣赏上,让学生多感受、多体会废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doc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doc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艺术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探究、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学目标:⒈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知道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doc
  •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x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卢桂洁授课年级:三年级授课课型:造型表现设计思路: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创造性的运用多种材料,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同时,整堂课我都将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思想教育贯穿始终,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善于利用废弃物,让乡土材料焕发诗情画意,洋溢出多彩的梦幻童年。教学目标:一、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不同材料美化环境的基本能力。二、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三、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欣赏与认识手工作品,初步掌握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
    上传时间:10-09 进入下载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