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物体的颜色-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

《五、物体的颜色》出自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师之家为您提供《五、物体的颜色》的优质课教学视频课件教案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五、物体的颜色》极简版页面

《五、物体的颜色》课件下载

  • 《五、物体的颜色》PPT课件(湖北省市级优课).ppt

    *平面镜成像像成镜面平观察平面镜中的像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1)像处在什么位置?(2)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活动:平面镜里的像有何特点的?探究活动?猜想?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平面镜成像探究过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上传时间:10-18 进入下载
    《五、物体的颜色》PPT课件(湖北省市级优课).ppt
  • 《五、物体的颜色》PPT课件(辽宁省县级优课).ppt

    一、光的色散1.三棱镜:中间_________的玻璃三棱柱。2.定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光组成的光带的现象。3.说明:白光不是_______,而是由_________的光组成的。无色透明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不同颜色二、光的三原色原理1.概念:自然界绝大多数的彩色光都可以利用___________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2.例子: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多彩的画面就是由___________色光叠合而成的。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够_____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允许_________的光通过。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的色光决定。红、绿、蓝红、绿、蓝透过所有颜色反射
    上传时间:10-18 进入下载
    《五、物体的颜色》PPT课件(辽宁省县级优课).ppt
  • 《五、物体的颜色》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注图片中品红不是单色光故没有特定波长,与物理意义上的色光不同,是眼睛的生理机能的反应。**注图片中品红不是单色光故没有特定波长,与物理意义上的色光不同,是眼睛的生理机能的反应。******第五节 物体的颜色北师大2012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观察与思考这张“彩虹”照片你见过吗?这是太阳光在雨滴的帮助下,呈现的神奇景观。那就让我们开启物体颜色之旅的探索吧!比一比:寻找七色光,谁最快?一、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了一条由
    上传时间:10-18 进入下载
    《五、物体的颜色》PPT课件(部级优课).ppt

《五、物体的颜色》教案下载

  •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doc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5.3平面镜成像 教师 黄树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初步知道虚像的概念。3.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4.初步认识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过程方法 1.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2.观察实验现象,感受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2.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
    上传时间:04-29 进入下载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doc
  •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doc

    五、物体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散现象;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3、明白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难点:1、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2、物体所显示的颜色的决定因素的理解及应用。三、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光的色散雨过天晴,在天空可能出现美丽的彩虹,十分壮丽;大家在小时候用肥皂水吹过肥皂泡泡,在阳光下,那些泡泡是不是多彩而漂亮呢?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后,大家就会明白了。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166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观察白光,解答了这一问题。下面我们也
    上传时间:10-18 进入下载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doc
  •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第五章 光现象第五节 物体的颜色一、学情分析“宽浅新活”是8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求知欲强但持久性不足,对知识汲取的热情高但知识储备不足,容易产生挫败感。学生对本节课物体的颜色知识几乎是空白,但在生活中却都能感受得到。很多学生都会用手机拍照片,但是如何让照片的颜色更加鲜活却很少有人考虑。二、教材分析本节教学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这节内容安排在本章最后,体现了知识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等知识进行简单解释。补充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并且通过实验自己完成;对于光的色散现象,学生自己在实验中捕捉获得现象,教学中应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学生在实际
    上传时间:10-18 进入下载
    《五、物体的颜色》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