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音体美等
音乐
体育
美术
书法
自然
科学
日语
俄语
汉语
品德与社会
《能力培养与测试》听力下载
课文目录
首页
>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5. 奇妙的透镜
5. 奇妙的透镜-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 奇妙的透镜》出自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师之家为您提供《5. 奇妙的透镜》的
优质课教学视频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
访问《5. 奇妙的透镜》极简版页面
】
优质课
课件
教案
素材
《5. 奇妙的透镜》优质课教学视频
43:13
《第三章 光和眼睛 5. 奇妙的透镜》优质课评比视频(沪科粤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观看《5. 奇妙的透镜》的全部教学视频(共1个)
《5. 奇妙的透镜》课件下载
《5. 奇妙的透镜》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积水一天,大雨过后,李家瑞家的花花正趴在自己窝里的干草上,狗窝的上方是用透明塑料纸搭起来的,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透过积水的阳光照在狗的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小狗正享受着这份惬意时,突然身上着起了火,疼得它上蹿下跳.你知道是谁惹的祸吗?太阳3.5奇妙的透镜2018.10.24一、认识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2、透镜种类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ABCDEF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3.5奇妙的透镜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透镜通常是用玻璃制成的,它的两侧或一侧表面常被研磨成球面。一、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ABFDEC属于凸透镜:属于凹透镜:B、D、EA、C、F给下面几个透镜分类
上传时间:11-26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3.5奇妙的透镜二、认识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透镜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辨别下列透镜:凸透镜()凹透()CEFABD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焦点焦距??F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第三届安徽省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竞赛活动梁友奇妙的透镜沪粤版本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奇妙的透镜奇妙的透镜沪粤版本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各式各样的眼镜导入新课沪粤版本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六节奇妙的透镜沪粤版本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数码摄像机上的透镜照相机上的透镜奇妙的透镜沪粤版本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实物展台上的透镜投影仪上的透镜奇妙的透镜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王牛2018年11月8日知识回顾: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有哪些?(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能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最普遍的是透镜。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下载全部《5. 奇妙的透镜》的课件(共13个)
《5. 奇妙的透镜》教案下载
《5.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x
3.5奇妙的透镜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并能对实验过程进行正确的评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到透镜的奇妙,产生对物理的兴趣。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同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安全意识。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会正确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画出凸透镜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发散作用光路图。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器材准备三棱镜、各种透镜、激光光学仪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展示狗毛着火事件,学生思考讨论着火原因;再结合实际中各种光学器件的应用,引入新课教学。(二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3.5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⑵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过程与方法⑶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用光路图表示观察到的现象。⑷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到透镜的奇妙,产生对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焦距的测量。教学难点:焦距的测量,凹透镜的虚焦点教学器材:老花镜片、近视镜片、透镜二块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识别名称,并指出这些图片中的物品都用到了一个什么器材。学生讨论,教师评价:是的,这些物品都用到了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
上传时间:06-09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3.5奇妙的透镜一、本节课学什么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及主光轴。2、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归纳透镜与面镜的异同。4、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二、课前导学一、透镜的几个基本概念请认真阅读P65,回答下列问题: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_______、边缘_____,叫做凸透镜;近视镜片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叫做凹透镜。2、每个透镜的主光轴上都有一个叫做光心的特殊点,其重要特点:凡是经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都_________。3、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线叫做_________。4、下面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二、透镜对光的作用请认真阅读P65-P66,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左图说明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3.5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教具准备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导语 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比如说: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历史的画卷。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5.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3.5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前面我们学习了面镜,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对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下载全部《5. 奇妙的透镜》的教案(共12个)
《5. 奇妙的透镜》素材下载
《5. 奇妙的透镜》学生活动卡(安徽省市级优课).docx
《3.5奇妙的透镜》学生活动卡一、自主学习(小试牛刀)?1.透镜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中间____边缘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___边缘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2.透镜的中心叫做_________,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线都________________。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________。?3.看P66图3-49,a图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b图说明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4.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_______,用__________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用_______?表示。凹透镜的焦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____________。二、合作交流(试试看,你能行)?1.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AABCDEFFAABCDEFF
上传时间:10-19
进入下载
下载全部《5. 奇妙的透镜》的素材(共1个)
课文目录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 希望你喜爱物理
2. 测量长度和时间
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4. 尝试科学探究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三章 光和眼睛
1. 光世界巡行
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5. 奇妙的透镜
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1. 从地球变暖谈起
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 升华和凝华
5. 水循环与水资源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1. 物体的质量
2. 探究物质的密度
3. 密度的应用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 点击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