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西门豹》 第二课时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说——悟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引导到理解当时迷信对人们的影响的氛围。3、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本课的内容。4、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依靠对语境的深刻了解,进行总结性写话,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方案名称 《西门豹》技术资源设计 课程 名称 《西门豹》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单元 第八单元 章节 第30课 教材分析 第30课《西门豹》,讲的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政治家西门豹受魏王委派治理邺的三件事:调查研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表现了西门豹的睿智、机警和气魄。本节为第一课时,学生主要学习生字新词和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等。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记忆学习生字、书写生字、阅读能力比较薄弱,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初步的识字、朗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还需要教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在本节教学中,应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学习文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进一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的方法妙在哪里。一、齐读课题,质疑导入:1、生质疑:①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②西门豹做了哪些事?③文章为什么以西门豹为题?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到两千多年战国时期魏国的邺去看一看。(播放动画视频)2师:现在我是刚上任的县令西门豹,谁来当老大爷?(师生分角色朗读文章的第一部分)3知道邺地越来越穷的原因后,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你认为他的做法好在哪?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用“---”画出西门豹做得好的句子。研读探究,学习
《西门豹》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单元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这组教材围绕神话故事、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本组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为孩子们打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扇窗。《乞巧》讲述了人们向织女乞巧取智的美好心愿,《嫦娥》让我们不禁对那个冷居月宫的嫦娥产生怜悯之心,《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贪官,读来真让人解气,《女娲补天》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姑娘,《夸父追日》鼓舞我们一直追寻光明、征服自然。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 16个生字,会写 35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
30《西门豹》教学设计一、概述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处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预计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认识7个
学习目标: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先了解西门豹这个人(出示课件)原来他一直被人称颂是因为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那到底有些什么好事呢?让我们一起学
《西门豹》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对故事情节有所把握。学生要真正融入感情,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感受祖国的优秀文化。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2. 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二、过程与方法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内容。2. 利用设计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自主探究的主题。3. 自主合作探究西门豹做法的巧手之处。三、知识与技能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运用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2. 教
《西门豹》教学设计 评论数/浏览数: 0 / 1909 发表日期: 2010-12-01 22:05:47 《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 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学情分析】: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西门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学生平时所看的课外书,很多都是趣味性比较大的书。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加上文章的含义比较深刻,要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妙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设计理念:设计特色: 从
《西门豹》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闹”等词义。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3、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激趣: 1.“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简介西门豹 西门豹:复姓西门,名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