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质的量-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

《第三节 物质的量》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师之家为您提供《第三节 物质的量》的课件教案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第三节 物质的量》极简版页面

《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件下载

  • 《第三节 物质的量》优质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ppt

    物质的量(2) 由微粒构成的各种物质 情境导入 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三种状态有何差异?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三种状态存在差异的原因。 情境导入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当温度、压强一定时,气体中微粒间的距离近似相等,故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影响物质 体积的因素 同温 同压 微粒的大小 微粒的数目 微粒间的距离 影响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影响气体的体积 知识海洋 【例】下列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②所含微粒数、 ③微粒本身大小、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 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上传时间:03-06 进入下载
    《第三节 物质的量》优质教学课件(统编人教版).ppt
  •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精品说课课件ppt.ppt

    物质的量(1) 水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物质,已知1个水分子的质量为2.990×10-23g, 请问1滴水中约含多少个水分子呢? 情境导入 1 d水含有1.7×1021个分子 若有十亿人(109)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 昼夜不停! 1.7×1021 365×24 ×60 × 100× 109 ≈ 3 × 104(年)= 3万年! 需多少年? 可见,宏观的量用微观表示非常的巨大,使用不方便!能否在宏观(可测)量与微观量之间建立一个物理量和单位,用合适的数值表示很大数目的微观粒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情境导入 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 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为专用名词,不可任意加减字,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
    上传时间:03-06 进入下载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精品说课课件ppt.ppt
  •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

    物质的量这个核心概念是内涵是微粒观和定量观结合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已有观念基础上建立定量观和微粒观。其中定量观比较好建立,微粒观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重点应该在学生已有物质观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 在素养层面,这节课的素养目标是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为主,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为辅。 * *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 1.教学指导思想 3.教学目标 4.教学策略及过程 2.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知识结构图 物质的量化学史
    上传时间:03-06 进入下载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名师优质课ppt课件.ppt

《第三节 物质的量》教案下载

  • 《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x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2.3.3 物质的量浓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对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的具体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之一,也是中学化学中有关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理解物质的是浓度的概念,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习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核心素养 通过进行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逐步加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
    上传时间:03-06 进入下载
    《第三节 物质的量》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docx
  •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三节第二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本节教材是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重要基础。本节主要内容有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实际上是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的关系,教材编写采用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认识总是从特殊开始的。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问题,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 核心素养 通过对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
    上传时间:03-06 进入下载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迁移应用”让学生明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微观粒子数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核心素养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难
    上传时间:03-06 进入下载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节 物质的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