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连通器》PPT课件(湖南省县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0-19T06:02:12

长江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横断江底,高185m,长2309.5m。

第3节

下面的4幅图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孔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1.连通器

猜想:在连通器里注入水,各容器的水面有什么关系呢?

当连通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问:如果换成其它某种液体装入连通器中,静止后该液体的液面相平吗?

结论:

不论连通器形状如何,不论加入何类液体,只要是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相平。

斜面上放有一U形管,那么形管中水的水位情况?

动动脑筋……

A

B

C

B

2.连通器的特点: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3. 连通器》教学资源

  • [素材] 《3. 连通器》连通器学案(广东省市级优课).doc

    §9.2连通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连通器和连通器原理。2、了解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学习过程:自学导航:【知识回顾】1.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2.由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液只体压强纸与和有关。3.一容器的重量为10N,内盛水的重量为40N,水深20cm,容器底面积为0.01m2,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和压力【自学指导】1、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是上端________,下端________的容器。2、连通器原理:如果连通器中只装______液体,当液体_________时,连通器的各部分中液面总是保持_______的。合作探究:1、如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错误是它违背了2、“交流讨论”,为什么连通器两边的液面总是相平的?3、试述船闸的工作过程
    上传时间:09-15
    《3. 连通器》连通器学案(广东省市级优课).doc
  • [教案] 《3. 连通器》教学设计(宁 夏县级优课).docx

    第三节连通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连通器,总结连通器的特点,知道什么是连通器,且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2、通过实验,探究连通器内液体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通过“假想液片法”解释连通器内液体特点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4、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利用连通器的特点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连通器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当中的意识。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连通器内液体特点的形成原因以及船闸的工作过程。学情分析1、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学生比较熟悉但并不清楚它的特点。2、学生刚刚学习过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公式,且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平衡力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液体压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教学设计(宁 夏县级优课).docx
  • [素材] 《3. 连通器》学案(四川省县级优课).doc

    《连通器》学案班级姓名连通器:上端,底部的容器。特点:加入液体,不时,各容器液面。理论推导:压力F=,压强P=F1=,F2=同种液体:F1=F2,不同液体:F1=F21212h1h2h1h2连通器的应用:习题例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①过路涵洞②拦河大坝③下水管道④船闸例2、如图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水,水面等高,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通,K是开关,当K打开后,则()A.水将由A流向BB.水将由B流向AC.水不流动D.无法确定例3、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发电,永久船闸可保证每年的通船能力达50万吨,船闸是利用的原理工作的。如图是轮船从上游进入闸室后,欲去往下游时的示意图,如果你作为船闸的总调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学案(四川省县级优课).doc
  • [素材] 《3. 连通器》课前调查问卷(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连通器》调查问卷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属于连通器?A、茶壶B、锅炉水位计C、自动喂水器D、洗手盆的回水湾E、过桥涵洞F、船闸G、吸尘器2、在茶壶中倒入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有什么现象?A、液面相平B、液面不相平3、在液体内同一深度,液体压强有什么关系?A、液体压强相等B、液体压强不相等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课前调查问卷(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3. 连通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连通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STS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3. 连通器》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第三节连通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STS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连通器原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3. 连通器》PPT课件(四川省县级优课).ppt

    **下面的4幅图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小孔定义: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1.连通器猜想:在连通器里注入水,各容器的水面有什么关系呢?当连通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为什么加入同种液体,静止后液面相平?能否用我们所学知识解释这个现象?想象一下这里有一个“水片”h2h1分析:在连通器底部取一个小液片(设面积为S)。由于水不流动,所以液片也是静止不动的。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液片受到的左右两管中水对它的压力所以(P1S=P2S)P1=P2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PPT课件(四川省县级优课).ppt
  • [素材] 《3. 连通器》第三节连通器导学案(宁 夏县级优课).docx

    第三节连通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连通器总结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2、通过实验,探究连通器内液体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推理,知道连通器内液体特点的形成原因。3、会解释生活中连通器的工作原理。学习过程一、认识连通器活动一:观察生活中的连通器(例如:茶壶、U型管、实验室连通器等)总结连通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叫做连通器。活动二:判断下列物品是否属于连通器?①组内交流分享。②举手展示。二、探究连通器内液体的特点。活动一:实验:探究连通器内液体的特点①如图装置,把两个注射器用胶管连接,拔去活塞,做成一个连通器,在连通器中加入水,观察两个筒里面水面的高度。表一:筒A内液面高度h1/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第三节连通器导学案(宁 夏县级优课).docx
  • [课件] 《3. 连通器》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复习回顾:1、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2、液体压强的特点是什么?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思考:下游的船只如何驶向上游?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雄伟的三峡大坝雄伟的三峡大坝长江三峡船闸的闸室长江三峡船闸的闸室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思考问题:9.3连通器问题1、水位高度可以调节吗?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3. 连通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x

    课题:9.3连通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2、通过对连通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STS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教学难点: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教学用具:连通器教学方法:实验研究
    上传时间:10-19
    《3. 连通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