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它叫双条鼓、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因此又叫“凤阳花鼓”。它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最早流行于明清时期,表演形式为一男一女二人,男敲小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
凤阳花鼓
安徽民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发展,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音乐情绪。
2、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多种形式的表演。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由于凤阳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所以他们想出了以假扮打花鼓唱曲卖艺的方式离开凤阳。又因明清两代,由于凤阳一代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常年灾区,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艺乞讨,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
产生背景
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改革开放后,凤阳花鼓不再是乞讨卖唱的象征,反而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是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如今,凤阳花鼓是我国传统民间的艺术瑰宝,2006年被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发展
欣赏并回答
1、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