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整堂课采取“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教学方法以“自主体验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从兴趣入手设计学生活动——通过分组实验感受超、失重现象进而小组讨论、交流超、失重条件感悟超、失重实质解释生活中超、失重现象强调学生思维和体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1、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
2、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理解超重、失重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
超重、失重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超、失重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重量的增加或减少其次学生往往认为向上运动时就超重向下运动时就失重没有真正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原因。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超重与失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知道什么情况下出现超重和失重,并能运用牛顿第二三定律,解释实际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3、能够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别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4、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知道人造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看实验,分组实验、讨论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