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
刀光剑影中的文化诠释
教学目的:
认识武侠片的意义所在?本片的文化精神为什么得到西方人的认可?本片的武打有什么特点?
重点:武侠片的意义所在
难点:江湖义气与武学精神,道德冲突与人性挣扎
一、本片摄制情况
1、原著
电影《卧虎藏龙》改编王度庐先生《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两部小说。王度庐(1909一1977),满族,北京人。
王度庐小说小说分期:
早期创作以言情为主: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
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武侠小说。代表作有《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五部。
王度庐小说特点:
小说属悲剧侠情一派。写情则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他能够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的矛盾、人性的挣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将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仇江湖之情深入到武侠小说的灵魂深处。
2、导演
李安台湾电影导演。早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后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并获得电影硕士学位。正是这种中西文化背景的熏陶,李安拍摄出了一系列具有东方神韵,又不失西方元素的影片。《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卧虎藏龙》颇具东方情调,《冰风暴》、《理智与情感》及《与魔鬼共骑》又立足于维多利亚的封建邦国,可以说,李安正用他自己所熟知的视听语言讲述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观众的那份感情。李安近年来其名声斐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不俗的成就,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备,他已成为了华语电影的一个象征。
李安电影的国际影响
李安近年来斐声国际影坛,他以拍摄电影的独特方式,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居然还能拍出令国际电影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作品,如《冰风暴》、《理智与情感》、《与魔鬼共骑》、《绿巨人》以及今年拿下众多电影大奖的《断背山》。令人惊讶的是:《冰风暴》的时代背景是七十年代的美国,《理智与情感》是维多利亚时代封建保守的英国,《与魔鬼共骑》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绿巨人》是美国热门漫画改编,而《断背山》则是上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同性恋题材,今年的《色,戒》来自张爱玲最费心力的同名小说;李安的电影居然能在如此众多的跨国度、跨文化基础上还做得如此成功,当今电影界可谓无人能及;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金牌国际大导来说,电影其实不存在什么文化与国家的区别,他总是能触动观众内心的最深处。
3、演员
周润发香港著名艺人,早年生活辛苦,但励精图治,终成正果。其演艺生涯以40岁为界分为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