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发布时间:11-30T09:31:27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的意思是,荣华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艰难困苦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武力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样的人就叫做大丈夫。有一个人,他饥吞毡渴饮雪,仗汉节牧羊,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用生命和青春为我们诠释了“大丈夫”的含义,他是谁呢?他就是——大汉苏武!

前面几节课,我们对《苏武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言知识进行了梳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赏析苏武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班固塑造人物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概括典型情节

这是一幅苏武牧羊图,大家看苏武的生卒年份(公元前140年—前60年),苏武活了多少岁?(苏武活了八十岁)班固为苏武立传,有没有把苏武八十年的人生历程都写出来?他选取了苏武的哪个人生阶段来写?侧重写了哪些事情呢?(班固选取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这十九年来写,侧重写了:匈奴内部发生谋反,副手张胜参与其中,事发后苏武被牵连,苏武想要自杀;匈奴先后派卫律和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拒绝劝降;卫律劝降失败之后,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所以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在选材方面,必须要选取最能表现传主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的典型情节。接下来,我们通过把握这几个典型情节来赏析苏武的形象。

(二)“自杀殉国”

首先是苏武被牵连后选择自杀。这一情节在文章第几段?(第3段)请全班齐读第3段。

找出关于“自杀”的描写。“欲自杀”“引佩刀自刺”苏武为什么想要自杀?“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不想被匈奴侮辱。)苏武的身份是汉朝的使臣,他的使命是沟通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但这使命没有完成,反而下属参与了匈奴内部谋反,作为领导没有管好下属,这已经辜负了国家。如今东窗事发,匈奴必定要侮辱使者。使臣在外代表这国家,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为了避免受辱,所以苏武选择自杀。从苏武的生死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苏武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国家尊严、国家利益至上。这是爱国的表现。)这里,班固着重描写的是苏武的语言和行动。

苏武的自杀引起了周围人什么反响?(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他自杀的行为,让同行放声大哭,让叛徒大为震惊,让敌人感到钦佩。对这些人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苏武的忠贞爱国。

(三)“卫律逼降”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资源

  • [教案]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苏武传》教学设计案例名称 苏武传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二 提供者 赖以凡 一、教学资源分析 《苏武传》是粤教版选修9《传记选读》第三单元基本阅读的篇目,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文章篇幅较长,主要记叙了苏武被扣被匈奴的十九年期间的事迹,歌颂了他的坚贞气节和不屈精神。与之配套的《教参》对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1.让学生在古代传记的典雅叙述中,了解传主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和中华民族悠久而深远的人文精神。2.让学生在古代传记的学习中,学习古代传记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古代传记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理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赏析人物形象;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分析探究。【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内容与过程】导入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话的意思是,荣华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艰难困苦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武力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样的人就叫做大丈夫。有一个人,他饥吞毡渴饮雪,仗汉节牧羊,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用生命和青春为我们诠释了“大丈夫”的含义,他是谁呢?他就是——大汉苏武!前面几节课,我们对《苏武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言知识进行了梳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赏析苏武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班固塑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x

    《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武传》是粤教版语文选修9第三单元的基本阅读篇目,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篇课文要重点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培养翻译能力,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和中华民族悠久而深远的人文精神。文章篇幅较长,主要记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的故事,他被匈奴羁留,但坚贞不屈,历尽千辛万苦,经19年之久,终得归汉,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威贫贱不能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教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双方斗争的手段与流程,以展现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落实情感教育。【学情分析】作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对文言文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怎样阅读古代人物传记作品有了一定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x
  • [课件]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苏武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1、稍()迁至栘中厩监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5、方()欲发使送武等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7、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旧知回顾渐渐暗地里适逢正财物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抵押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x

    课题《苏武传》学科语文教材版本粤教版教材分析《苏武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文章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选文第七、八自然段是李陵劝降的情节,这段描写最能打动苏武的内心,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是全文最出彩之处。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情分析《苏武传》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阅读能力远未过关,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都还未到位。好在教材虽然篇幅较长,但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观赏性较强。此前,他们已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x
  • [素材] 《14、苏武传(节选)》说课稿(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苏武传》说课稿授课内容:《苏武传》上课时间:2018年6月26日班级:高二(10)班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括故事内容;     2、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多意实词;能力目标:3、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     4、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二、说教法和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自读预习,掌握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情景设置法:我制作了有关主要人物的幻灯片,让学生直观认识,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3、师生互动法: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完成,有困难的合作讨论,老师引导点拨,板书要点。  4、比较探究法:把本课和本单元已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分析艺术手法,升华文章主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说课稿(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苏武传袁富连学习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苏武(前140年—前60年)把握事件 认识人物典型事件自杀殉国卫律逼降幽禁流放李陵劝降维护国家尊严坚贞不屈坚韧不拔忠贞不渝借鉴方法本文塑造苏武形象的方法:一、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 [素材] 《14、苏武传(节选)》教学素材(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苏武传》相关资料及练习【知识链接】1.时代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教学素材(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苏武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一、问题导学,自主预习。1、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它们在文中的哪一段,找出来?2、理解劝降这两段的大意,梳理重点字词。复习:第四段重点词句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本无谋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5、空以身膏草野6、君因我降8、畔主背亲,9、反欲斗两主10、若知我不降明逐渐痊愈使动,告知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

    年级:高二(3)班模块:选修9版本:粤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3-8段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点;2、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3、分析人物之间的斗争语言及策略,以此来品析人物形象。4、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第三、四段卫律逼降,苏武不屈思考: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苏武有何表现?凸显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威逼:“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副有罪,当相坐”复举剑拟之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苏武不动不应骂卫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上传时间:11-30
    《14、苏武传(节选)》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