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发布时间:11-30T10:37:57

微言大义婉而成章

——《郑伯克段于鄢》解读

请分析《贵阳晚报》一则新闻的标题:

《遵义:整治交通先拿警车“开刀”》

思考:这个新闻标题暗示了些什么?

春秋笔法:

孔子首创的一种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等方式,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

后来出于种种原因,不少史书也参考“春秋笔法”,曲笔写史,以达“惩恶劝善”之效。

   《春秋》三传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榖梁赤《春秋穀梁传》

列入儒家经典十三经

《春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公羊传》: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春秋榖梁传》: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思考:类似的表述在《左传》里有没有?

三传区别

《左传》重叙史,其内容大部分是传注史事,叙述《春秋》经文重要史事的过程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资源

  • [教案]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教学目标:1、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2、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个性体验,揣摩相关人物心理及形象。4、理解作者隐含在文本叙述中对人物及事件的褒贬评价。5、批判性理解和传承“克己复礼”的儒家文化内涵。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语气,仔细揣摩主要人物心理及形象。2、理解作者隐含在文本叙述中对人物及事件的褒贬评价。教学难点:批判性理解和传承“克己复礼”的儒家文化内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探究式、个性体验课时安排:1课时(辅助导学案)教学过程:以诗导入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

    郑伯克段于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本课的相关文言知识点。2、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3、了解《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掌握“春秋笔法”。教学重、难点1、人物塑造,特别是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格。2、通过“春秋笔法”认识作者在行文中的褒贬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春秋无义战”,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先与晋以“利”结盟,后又因“利”与郑结盟,大国间外交是如此,那么,一国之内,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又是以什么作为维系的纽带呢?《郑伯克段于鄢》用极其精炼和富有表现力的笔法,向我们再现了春秋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伦理关系。二知识整理与复习《左传》:1、比较真实地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doc
  • [课件]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春秋笔法微言大义(1)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公、候、伯、子、男。郑国国君是伯爵。解题郑伯克段于鄢主人公事件结果地点(2)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共”是叛乱后出逃的城邑,共国。(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题目结构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左传》:又称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与侧重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和并称“春秋三传”。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春秋左氏传》左丘明编年体史书《公羊传》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北京市省级优课).ppt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小组讨论: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_____,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春秋》假如你是孔子,试用一句话记录今天学习的这一历史事件。夏五月,兄寤生伐弟段于鄢。假如你是孔子,试用一句话记录今天学习的这一历史事件。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郑伯克段于鄢》第五段: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微言大义《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左丘明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北京市省级优课).ppt
  • [教案]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北京市省级优课).docx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教学目标:探究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特点。教学重点:探究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二、分析郑庄公、共叔段兵戈相向的原因1.齐读课文2.这篇文章的标题为“郑伯克段于鄢”,同学们,如果要你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侧重写什么内容?预设:我会主要写战争的场面。我会主要写战争的具体经过。但我们看本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具体写战争场面、战争经过的是哪一段?预设:课文第4段。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略写战争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而前面主要详写的是兄弟两个矛盾不断激发的过程。所以,醉翁之意不在战争,而在于揭示引发战争的原因。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郑伯和共叔段本是血肉至亲,但到最后却挥戈相向,造成这一场悲剧的原因是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北京市省级优课).docx
  • [素材]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素材(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附录】资料卡片1、背景资料:《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2)“左传”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素材(广东省县级优课).docx
  • [教案]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理清结构,掌握文章内容大意;2、把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行动,细节、衬托等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鉴赏本文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冲突与儒家正统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自主研读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成果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要求以“诚”以“仁”待人,追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家庭关系。【教学重点】1、理清结构,掌握文章内容大意。2、人物塑造的方法,重点是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格及运用的方法。【教学难点】鉴赏本文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冲突与儒家正统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微言大义婉而成章——《郑伯克段于鄢》解读请分析《贵阳晚报》一则新闻的标题:《遵义:整治交通先拿警车“开刀”》思考:这个新闻标题暗示了些什么?春秋笔法:孔子首创的一种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等方式,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后来出于种种原因,不少史书也参考“春秋笔法”,曲笔写史,以达“惩恶劝善”之效。   《春秋》三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广东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

    《春秋左氏传》比较真实地反映东周王朝及诸侯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史实,是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善于写战争),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理一理:研习第1-6段,抓住引起战争的主要人物梳理故事情节,并落实重要字词和语法说一说:在武姜和共叔段的步步紧逼下,庄公一再退让、忍辱负重22年,你是如何评价他的?研习第7段,进一步体味《春秋》的语言特色春秋笔法在叙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不直接阐述对人物、事件的看法,但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如词汇的选择)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联合报》《中国时报》“总统,蒋公逝世”“总统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PPT课件(广东省市级优课).ppt
  • [教案]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仔细揣摩人物心理。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隐含在文本叙述中对人物事件的评价。3.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而有个性的思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仔细揣摩人物心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由《郑伯克段于鄢》中人物名字的文化常识导入。郑庄公是谥号,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郑国的国君是伯爵,所以文章的标题中称他为郑伯。其实他叫姬寤生。姬姓,是黄帝的姓氏,也是郑国的国姓,郑庄公是郑国的国君,并同时讲解武姜、共叔段名字的来历书写课题:郑伯克段于鄢。二、梳理情节,提出问题。1.师问:文中总共出现了几个人物?明确:七个。其中,子封和公子吕是同
    上传时间:11-30
    《18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