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课标要求】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政治上,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变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文化上,面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三、【学性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对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复杂的政局,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深远意义,仍无法全面地理解。教师应坚持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及影响,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
四、【教学目标】
1.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时空定位,通过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相关史实、史料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2.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探经讨,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养家国带情怀。
【教学重点】: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从“新”“旧”冲突中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
(二)教学过程
导入
材料1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利。”“中国醒悟之后,发奋自雄,五年小成,七年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