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发布时间:03-07T14:01:24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设计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资源

  • [教案]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理解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规律。 【时空观念】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与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史实。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大量的史料,以及相关的作品,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 【历史解释】理解与掌握相关的概念,对三车至隋唐时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能够解释的清楚。 【家国情怀】
    上传时间:03-07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设计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上传时间:03-07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 [课件]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名校名师PPT课件(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

    * * * * * * * * * * *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自主学习 1.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朝、唐朝中期儒学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道教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武则天时期佛教发展的表现,南朝、隋唐反佛灭佛的原因、表现、结果。
    上传时间:03-07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名校名师PPT课件(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
  • [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讲述从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概况,从而认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文化的多元化与繁荣发展的特征。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理解认识佛、道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理解科技、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
    上传时间:03-07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课件]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集体备课ppt课件.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知识坐标 必知重点 主干知识 代表 韩愈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主张 用儒家的______和________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影响 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天命论 封建纲常 特点 文学有了很大发展 文学形式 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____文学、东晋______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 建安 陶渊明
    上传时间:03-07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集体备课ppt课件.ppt
  • [课件]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人教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优秀教学课件.ppt

    * * 思想活跃:调和儒道的玄学兴起。 “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曹魏时期,何晏、王弼在注《庄子》《周易》《论语》时,一反两汉经学繁琐、僵硬的学风,摒弃谶纬阴阳灾异之说,以老释经,建立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玄学。玄学以简约精致的思辨哲学而著称,一方面它继承了汉儒尊崇孔子的思想,另一方面抛弃了汉代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说教,用改造了的老庄哲学对儒家纲常名教作新的理论上的论证,试图调和儒道两家的思想。玄学即是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 ——李建中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玄学思潮的发展方向,总的趋势是一步一步地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使之合为一
    上传时间:10-11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人教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优秀教学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