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苏教版17秋水(节选)优秀教学导学案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教师学案
科目:语文年级:主备人:审核人:
课题:20、《秋水》
学习目标:
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
理解课文的寓意;(重点、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难点)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句式;
背诵课文。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曾任漆园吏,但不久辞去。楚威王请他做宰相,可他不接受。他说:“宁游戏污渎之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他终身不仕,一生贫困,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庄子思想主张主要有三
天道无为思想:庄子的“天道无为”思想,其核心是合乎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就是指合乎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生存和发展的真性本性。庄子从自然界中感悟到,合乎自然之道,才能和谐发展;顺应自然之道,才能达到目的。庄子认为,人类社会也应该像自然界一样,实行自然无为之道,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相对主义认识论:庄子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认为无论大孝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人生在世,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处在战乱频繁的战国中期,作为当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庄子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书中的寓言很多,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再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3、三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组内合作交流
参照注解,翻译课文,重要字词做好笔记,疑难字词句式做好记号,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组内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展示提升
一、学生介绍庄子及其思想,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并用幻灯展示。
二、朗读展示并点评,同时用幻灯展示生字难字的读音。
三、重要字词解释与课文翻译展示并点评,同时用幻灯展示。
第2课时
合作探究
一、全文可分为几层?为什么这样划分?
二、河伯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