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导航:人教版部编版苏教版鲁教版
年级导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备课网 > 苏教版高中语文 > 必修四

必修四苏教版9离骚(节选)优秀教学课件

发布时间:06-09 来源:人教版教学资源

下载地址

“必修四苏教版9离骚(节选)优秀教学课件”由人教版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注册即可下载!

内容介绍

匆匆闪过的画面是否让您想起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否让您回忆起一位与这个节日密切相关的著名的历史人物?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殉道者之歌

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希望辅佐明君,致君尧舜,对内制定法令,对外接待宾客。推举有贤能的人,结果触犯贵族的利益,郑袖等人在怀王面前谗言,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最后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而死。所以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矣。”——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

战国时代,连年混战。屈原为楚国左徒,忧心百姓苦难。

屈原立志报国,劝怀王任贤用能,深得怀王信任。

怀王11年,屈原外交成功,六国联盟抗秦,怀王为盟主。

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贵族,嫉恨屈原,进谗言,怀王疏远屈原。

张仪乘机向秦王献计,离间齐楚两国,六国联盟自解。

张仪使楚,将价值连城的白璧献予怀王宠姬郑袖。

张仪许以六百里土地,劝怀王绝齐联秦。

屈原痛斥奸臣滑使,力劝怀王持守盟约。

盟约既毁,张仪赖账,说所许土地为六里。

怀王大怒,率兵十万,进攻秦国。

秦王改变攻齐计划,约齐国两路攻楚,连下楚城。

屈原上言,子兰靳尚等罗织罪名,屈原被革职放逐。

屈原走了。从怀王27年起,秦连年对楚国用兵。楚国事日颓。

秦王来信,约怀王到秦的武关商谈盟约。

怀王被囚咸阳,于顷襄王3年病死。骨架运回楚国。

屈原进言顷襄王,力主联络诸国,共同抗秦。

顷襄王革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派人押送,流放江南,永不北返。

屈原遭遇国家忧患,苦痛愤怨,写下《离骚》。

屈原抱了块楚国的石块,纵身跳下汨罗江。

百姓爱戴屈原,每年5月初5,摇着龙船,拜祭屈原。

离忧也。离,犹罹也。

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离”──遭遇,

“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楚辞”与《楚辞》

1)(今)妇女言行举止轻涪不庄重。

如:她就会卖弄~。

2)(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

3)(古)“风”,《诗经》中的“国风”(民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骚”,指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风骚”并称,指中国诗歌的两大传统,后泛指文学才能,如:各领~数百年,唐宗宋祖,稍逊~。

四、关于“风骚”

《离骚》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叙述诗人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格、遭谗被疏的经历以及决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2、通过一系列“上下求索”幻想境界的描写,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心情。

3、描写诗人经过激烈的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并决心以身殉国。

第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第二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总说《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它采用浪漫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名句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矗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肇(zhào)锡(通赐)扈(hù)

辟(通僻)芷(zhǐ):汨(yù)搴(qiān)阰(pí)骐骥(qíjì)

基础知识疏理

通假字

1)肇锡余以嘉名锡——赐

2)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僻

3)来吾道夫先路道——导

4)离骚离——罹

相关资源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目录

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我有一个梦想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

灵魂的对白

雷雨(节选)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

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风骚比兴

离骚(节选)

诗从肺腑出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词别是一家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

在演讲厅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

*倾听

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逝的歌声

*交锋时刻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人教版教师之家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204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