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16雨霖铃章节试题练习题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1.古诗文默写。(9分)
【小题1】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小题2】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小题3】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小题4】《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
,。
【小题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
__________,。
【小题6】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__________,。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3分)
黑辫子?红绒鞋
时间会风化记忆,风化情感。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我已经度过了最宝贵的年华。今天,当我步入了不惑之年时,我始终铭记着一位影响我人生轨迹的人。她就是我的姐姐,一位淳朴、平凡的山区妇女。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故乡坐落在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山旮旯里。我们兄弟姐妹6人在那块小天地里,从童年时代就见识了生活的艰辛。记得有一年冬天,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母病倒了,医生诊断是晚期肺癌。父辈们悄悄地流泪了。年小的孩子们仿佛在同一天里都变得懂事了。我们用尽好言好语安慰奶奶,并且和大人们一道严守着病情的“秘密”。一天深夜,奶奶几次艰难地唠叨:“嘴里发苦啊!想吃点清口的东西1父辈们个个囊中空空,只好分头去借。这时候的姐姐已经是16岁的少女,她留着两条又黑又长又粗的辫子,那是她从小就非常珍爱的。第二天一早,她背着家人偷偷地在磨坊里把辫子剪掉了,双手捧着它跑进了离村子几十里之遥的供销社土产收购站。两条乌黑的辫子放进了称碎铜烂铁的秤盘里,她换回了两瓶罐头。可是姐姐的孝心终于没能挽留住祖母的生命。
1975年初冬,我在辍学多年之后重新走进了中学课堂。然而,贫寒的家境使我无法住校上课,我只好顶着晨曦和夜幕在崎岖的山道上来回奔波。一天放学后,铺天盖地的雨雪封住了去路,但饥肠辘辘,我只好踩着泥泞往回赶。当跑进家门时,两只鞋里全是泥水,母亲急忙端下刚刚做完晚饭的铁锅,把我那双湿淋淋的布鞋放在灶膛里烘烤。第二天清早,鹅毛大雪仍在纷纷扬扬,当我端锅取鞋时,鞋已不复存在,只有化为灰烬的鞋子的模样。正在我难过流泪之时,即将要出嫁的姐姐拿出了她心爱的一双红条绒鞋让我穿上去上学。红色的条绒鞋在那白色的世界里分外耀眼。快要走进学校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红鞋即将给我带来“灾难性”的羞辱,为避免同学们的讥笑,我将姐姐最喜欢的红条绒鞋埋在了雪地里,赤脚走进了教室。谁知放学后,我在茫茫雪海里双手不停地扒开厚厚的积雪,苦苦地寻觅,最终也未能找到。当我忐忑不安回到家中请求姐姐宽恕时,姐姐反倒平静地说:“人一辈子要丢失很多的东西。只要丢得值得,就不用伤心。”其实,这双鞋在姐姐眼里,犹如芭蕾舞演员珍惜的红舞鞋一样,平日里她自己也轻易不肯穿。
后来,我走出了大山,姐姐也由少女变成孩子的母亲。我们姐弟从此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那两条乌黑的辫子和一双红绒鞋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么多年来,当时的情形还常常在脑海里闪现。
【小题1】请找出作者概括姐姐形象的一句话写在下面,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形象:
作用:
【小题2】回忆姐姐的两件事,以记叙为主,同时采用了描写的方法。前一件事侧
重描写;后一件事侧重描写。(4分)
【小题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件事的内容。(4分)
【小题4】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内容,为什么反复强调辫子的“黑”和绒鞋的“红”?请选择正确的一项。()(3分)A.来自作者真实的记忆。B.用鲜明色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突出姐姐的优秀品质。C.用鲜明的色彩,象征姐姐美好的形象。D.辫子本来就是黑的,绒鞋本来就是红的,这是写实的方法。【小题5】“人一辈子要丢失很多的东西。只要丢得值得,就不用伤心”,这句话很有生活哲理,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谈谈它的哲理所在。(3分)
【小题6】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是姐姐的什么思想品质使作者终身难忘?你将在实际的生活中如何践行这种美德?(5分)
1.阅读短文,完成1—5题(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小题1】本文《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著的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3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3)阡陌交通__________,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