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试题练习题(苏教版)
下载地址
内容介绍
3 屈原列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 皭然(jiào) 汶汶(wén)
啜其醨(lí) 博闻强志(qiánɡ)
B. 温蠖(huò) 诡辩(ɡuǐ)
帝喾(ɡù) 眷顾楚国(juàn)
C. 憔悴(cuì) 惨怛(dá)
枯槁(ɡǎo) 靡不毕见(xiàn)
D. 濯淖(nào) 屈匄(ɡài)
属草稿(zhǔ) 谗谄(xiàn)
解析 A.“汶”应读mén;B.“喾”应读kù;D.“谄”应读chǎn。
答案 C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屈平属草稿未定
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D.亡走赵,赵不内
解析 A.“离”能“罹”;C.“从”通“纵”;D.“内”通“纳”。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行列,位次。
C.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调动官职。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
解析 A.短:诋毁,说坏话;C.迁:放逐,流放;D.祖:效法。
答案 B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父母者,人之本也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解析 A.判断句/被动句。B.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D.均为被动句。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怀王卒行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秦,虎狼之国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内惑于郑袖
竟死于秦而归葬
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解析 A.均为副词,最终;B.助词/动词,到;C.介词,表被动/介词,在;D.介词,让,把/介词,因为,由于。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亡走赵,赵不内 走:逃跑。
B.屈平既嫉之 嫉:憎恨。
C.冀幸君之一悟 一:一次。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连接。
解析 一:副词,全部,彻底。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屈原忠君爱国及政治智慧的一项是 ( )(4分)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B.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D.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解析 说的是楚怀王,与屈原无关。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秦以“与楚婚”为借口邀怀王会,从结果来看,其目的被屈原识破。即使这样,新君顷襄王也没有任用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