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目的
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学会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原理
弹簧受力会发生形变,形变的大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沿弹簧的方向拉弹簧,当形变稳定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运用的正是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砝码的重力相等.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3.实验器材
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
4.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
0,即原长.
(2)如图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弹簧的总长并计算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多次.
(4)以弹力
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
F随弹簧伸长量
x变化的图线.
(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6)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五.“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而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的间距尽可能大,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免增大误差.
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直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题型一: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
0=4.6cm,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钩码个数 | 1 | 2 | 3 | 4 | 5 |
弹力F/N | 1.0 | 2.0 | 3.0 | 4.0 | 5.0 |
弹簧的长度x/cm | 7.0 | 9.0 | 11.0 | 13.0 | 15.0 |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象;
(2)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劲度系数k=
50
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图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大于L
0的原因是
竖直悬挂时,它自身的重力作用
.
分析:(1)通过描点法作图即可;
(2)根据胡克定律可得:k=
,即斜率表示劲度系数;
(3)弹簧自身有重力会导致弹簧竖直放置时长度变长.
解答:(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2)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
k=
=50N/m
(3)图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表示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
其数值大于弹簧原长,因为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50;(3)竖直悬挂时,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胡克定律F=kx中x为伸长量,不是长度,同时题目中弹簧自身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
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应用图象的好处是直观、方便,根据已知数据选择坐标轴的标度是作好图象的关键.作图象的方法是: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将坐标纸上的各点连结起来,若是直线,应使各点均匀分布于直线上或直线两侧,偏离直线太大的点应舍弃,有时可以通过改变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方法,把曲线变为直线,使图象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