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出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师之家为您提供《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的课件教案供您教学备课参考,希望对您的备课有帮助。【访问《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极简版页面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件下载

  • 统编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多媒体精品ppt课件.ppt

    地貌的观察 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度 甲 乙 海平面 1000米 500米 1500米 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即海拔 一 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请思考:绝对高度(海拔)是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呢? 山 H H H 等高面 等高距 等高线
    上传时间:03-07 进入下载
    统编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多媒体精品ppt课件.ppt
  •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集体备课ppt课件.ppt

    * * 地貌的观察 地貌的观察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地貌观察的基本顺序,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2、掌握规范记录、描述观察结果的方法。 3、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理解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新课导入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段线路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 “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路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溶蚀地貌 流水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地 貌 类 型
    上传时间:03-07 进入下载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集体备课ppt课件.ppt
  •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课件ppt.ppt

    张家界风光 湖南 . 十二门徒石 澳大利亚 . 我中华有如此山岳河流, 我中华是如此人杰地灵, 哪还有理由让我不去爱她! 哪还有理由让吾辈不去为她奋发图强! 我定将好好学习,不负祖国所望! 激情教育 【导入】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了解地貌的观察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 2.能在景观图、区域图或等高线地形图上,学会识别高度、坡度的大小、坡向等特点及对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在地形起伏的山区,人类活动要注意保持适度规模,防止生态破坏。 地貌观察的顺序
    上传时间:03-07 进入下载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课件ppt.ppt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案下载

  • 统编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地貌的观察 【教学目标】 1.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2.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诱思 2017年8月6日清晨,来自新高二的59名地理爱好者来到山地南侧,当强烈褶皱的山体呈现于眼前时,指导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方向的判别,向斜的构造线方向,向斜山的形成原因,岩石的风化过程,山间洼地炎热的原因……该考察报告中主要说明了地质观察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新知检测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规模大小: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上传时间:03-07 进入下载
    统编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第四章 地 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本章是地貌的第二节内容,通过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地貌的知识;第二节则进一步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又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观察地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尤其是对交通建设,农业耕作等。课本中出现的等高线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复习初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拓展。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区域认知 会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五种常见地貌。 地理实践力 通过资料,分析坡度和坡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传时间:03-07 进入下载
    高中必修第一册地理《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4.2 地貌的观察 教材分析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观察地貌的顺序:选择观察点、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 点。 观察地貌的内容:高度;坡度;坡向;区域地貌形态-起伏状况、破碎程度;交通、基建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解答下列三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一套方法论。 看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如何看?由远及近:通视(等高线);或由近及 远。 如何说?(1)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气候、植被、土壤(侵蚀);地质环境:母岩类型、岩层产状、层理(沉积环境)。(2)分布特征:垂直方向(缓陡、叠现、嵌合、高差);水平方向(平面分布,集中、疏落) 。(2)景观特征:颜色或色彩(主体色彩、变幻);地貌特征(中高山?侵蚀?);个体特征(形态、坡度、高差
    上传时间:08-19 进入下载
    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