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视频实录(部编版初中道法九年级上册)

[教材]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课文] 促进民族团结

[时长] 39:52

《促进民族团结》的教学资源

  • [课件]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辽宁省县级优课).ppt

    傣语纳西族东巴文蒙古马头琴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民俗:节日活动“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为“游戏”或“娱乐”,流行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蒙古族聚居地区。藏族的雪顿节和回族的开斋节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散居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团结1、感受到西藏人民群众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民族团结御侮精神,以及置自己生命于外的献身精神。2、例如:东北抗日联军,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抗日武装,以血肉之躯保卫东北,战绩彪炳,以“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团结军”的荣誉永载史册。体现了救亡图存、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1-4(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我国各民族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566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辽宁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导入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的文字?蒙古文藏文维文壮文竞赛规则1.全班分为个7小组,每个小组6名同学2.在上课过程中老师提问的问题以学生自答和小组活动讨论的形式来完成。①学生自答问题,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根据题目难易程度给分②小组讨论问题:小组讨论,派代表总结发言,根据小组答案的准确程度酌情给分最后,优胜的小组将获得老师带来的礼物第一部分: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91页)蒙古族这个民族在很久之前就存在了。在古代,被他人称作“匈奴”(一种蔑称)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匈奴在西汉前期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492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河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课题:促进民族团结【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理解并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能力目标: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增强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人囗分布特点;明白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382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doc
  • [课件]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促进民族团结自主学习1、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特点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3、我国管理少数民族的基本政治制度4、我国的民族关系5、为什么要实现共同繁荣民族大家庭民族大家庭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大家庭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那么,我国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呢?民族大家庭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651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 [课件]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吉林省县级优课).ppt

    视频:《欢快的舞蹈》试一试:你能从视频中找到那些少数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2、理解如何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3、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板块一:民族大家庭1、我国的民族大家庭:概况、分布特点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3、如何理解我国民族平等的原则?4、我国为什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380
    《促进民族团结》PPT课件(吉林省县级优课).ppt
  • [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4.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有关民族的基本概念,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对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民族发展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关系理解了。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民族问题既直观又抽象,民族问题题材广泛,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体验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方法教学。 五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521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吉林省县级优课).doc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九年级上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四 学科 道德与法制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能力目标 ?在探究民族团结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标,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 知识目标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 重点 民族大家庭 难点 家和万事兴 学法 体验法、讨论法、探究合作 教法 讲授法、启发示、谈话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PPT(1-3):呈现“民族团结一家亲”MTV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515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吉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培养学生祖国兴亡我有责的胸怀,形成家和万事兴的独有情怀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意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重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的意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 让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476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doc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能力目标:培养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理解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提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讲授新课板块一:民族大家庭出示PPT,呈现“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的内容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783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doc
  • [教案]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

    能力目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过渡: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欣赏歌曲 营造
    上传时间:2019-10-02 下载数:421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doc